阳光水面光伏携手江苏海洋大学研发近海漂浮系统方案
如果没有不间断的电力供应,现代经济将无法运转。停电会影响从运输到医疗保健,通讯乃至供水的所有事物。这是地球上每个政府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一,备用电源市场的增长反映了这一事实。2018年,全球备用电源市场为149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220亿美元,在2019年至2025年之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0%。
在这种背景下,丰田和本田提出了一种新的创新解决方案,以在灾难发生时提供电力。两家交通巨头已经推出了一种移动发电系统,该系统由可携带大量氢气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便携式外部电力输出设备和便携式电池组成,可用于灾区。该系统被称为Moving e,包括丰田的充电站燃料电池总线,本田的动力输出9000便携式外部电源输出设备,两种本田的便携式电池以及本田的用于MPP的本田移动电源组充电和供电概念充电/放电器。

资源:丰田汽车
简单来说,公交车将驶往灾区,然后便携式电池和功率输出设备将用于从燃料电池公交车中提取电力,并在需要的地方提供电力。总线本身可以产生454kWh,最大输出功率为18kW。这样的能量足以为大型室内区域(如疏散区)供电。公共汽车还配备了供人们在灾难发生时小睡或休息的空间。
两家公司计划在多个城市和企业中测试Moving e的有效性。这些位置必须在能够为公交车加油的加氢站100公里以内。如果公交车必须行驶200公里,那么其向灾区的电力供应将从490kwh降至240kWh。尽管目前没有足够的加氢站,以使其成为所有灾区的现实方案,但氢气与汽油和柴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尽管仍然认为燃气发生器比家用备用电池更可靠并且通常更便宜,但更清洁的备用电源正变得越来越流行。丰田和本田的最新发展是电池和燃料电池行业的又一进步,尤其是考虑到近年来氢能的迅猛增长。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明阳智能发布2023碳中和蓝图!2021-06-02
-     
                                    摩根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为用户创造商业和居住价值2021-06-01
-     
                                    20万亿美元的威胁可能引发下一次金融危机2021-06-01
-     
                                    埃克森美孚:危机中的石油巨人2021-05-31
-     
                                    数字技术可以解决石油的人才危机吗?2021-05-29
-     
                                    这是页岩危机的开始吗?2021-05-27
-     
                                    解决嵌入式能源危机的呼声越来越高2021-05-27
-     
                                    中东金融危机正在酝酿中2021-05-26
-     
                                    随着气候危机的加剧,SUV的销量猛增2021-05-25
-     
                                    莱迪思拓展解决方案集Automate,赋能工业自动化!2021-05-24
-     
                                    伊朗危机远未结束2021-05-22
-     
                                    加拿大的石油危机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糟糕2021-05-22
-     
                                    莱迪思拓展解决方案集Automate,赋能工业自动化!2021-05-19
-     
                                    非洲最大的石油国家正面临重大危机2021-05-19

 
                                         
                                         
                                         
                                         
                                         
                                         2021-06-02
2021-06-02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