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套氢液化系统研制成功!产量达吨级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动机主要采用液氢、液氧和煤油作为燃料。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套产量达到吨级的氢液化系统调试成功,并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
此次氢液化系统的成功研制
意味着今后我国的运载火箭
将可以使用国产液氢作为燃料

此次系统调试过程中
我国自主研制的氢液化系统
按计划顺利完成
开车、生产及自动停机复温程序
累计连续稳定生产35小时
产出液氢35.55立方米
设计液氢产能为每天1.7吨
调试过程中实测满负荷工况产量为
每天2.3吨
达到预期目标!
这套系统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实现了90%以上国产化

目前
我国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动机
都采用了液氢液氧作为燃料

这套日产量达到吨级的
氢液化系统调试成功
能够有效支撑
我国高密度的发射任务需求
既实现了我们自主可控
对我们航天系统氢氧发动机研制
起到重要的支撑
也助力了我国
氢能产业、氢的储运,长距离的运输

在此之前
我国航天领域所使用的
液氢大多数由国外设备生产
经过1年多时间的研发和攻关
我国在多个关键技术方面取得
重大突破
实现了液氢完全国产

牛!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巴肯石油产量的下降趋势将继续2021-09-21
-     
                                    伊朗计划自2008年以来实现最高石油产量2021-09-21
-     
                                    俄罗斯正在削减欧佩克的产量吗?2021-09-19
-     
                                    欧佩克石油产量上升加剧2021-09-19
-     
                                    星期六,加利福尼亚的太阳能产量满足了需求的59%2021-09-18
-     
                                    美国产量下降,石油获得支撑2021-09-18
-     
                                    我国汽车润滑产品使用导则更新发布2021-09-18
-     
                                    水电学会张博庭:双碳目标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抽水蓄能2021-09-17
-     
                                    水电学会张博庭:大力发展抽水蓄能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当务之急2021-09-17
-     
                                    动力电池大逆转:磷酸铁锂产量、装车量全面反超三元2021-09-17
-     
                                    如果欧佩克效仿阿曼提出削减石油产量2021-09-17
-     
                                    “双碳”目标下对我国核电积极有序发展的思考2021-09-16
-     
                                    我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氦膨胀制冷氢液化系统调试成功2021-09-15
-     
                                    欧佩克(OPEC)预计2016年美国石油产量将增加...真的吗?2021-09-15
-     
                                    非欧佩克石油产量开始严重下降吗?2021-09-15

 
                                         
                                         
                                         
                                         
                                         2021-09-21
2021-09-21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