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 >

【一带一路故事】双向奔赴的热爱

时间:2022-09-01 15:22:37 来源:水电基础局

每个工作日的清晨,都伴随着习莎莎轻声与大家打招呼、道早安开启,这已是印尼谏义里国际机场基础处理项目办公室所有员工都熟悉的惯例。

习莎莎(Andrea Saraswati)于2021年毕业于印尼大学中文专业,今年3月通过了水电基础局印度尼西亚代表处的招募,成为一名商务助理。

机场项目管理人员涉及中国、印尼、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人员,目前有超过8家公司参与项目的管理或施工。因此熟悉多方语言,稳重、认真、细心,做起工作又活跃积极的她,在参加工作短短5个月中,已然成了中外员工心中可靠的同事。

她那悦耳动听的中文名字——习莎莎,又是来自两个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的往事。莎莎的姓氏源自她的祖母,是在千岛之国印尼扎根数百年的华人之一;名字则来于大学期间的语言老师,在她去西安参加印尼大学与西北工业大学冬季中文交流项目时,老师根据“Saraswati”的音韵帮她敲定。

语言与成长环境带来了“1+1>2”的优势,让莎莎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中国文化,也机缘巧合地让她把握住了加入水电基础局印尼代表处的机会。

并非能源、水利或工程科班出身的她,最初面对工作完全是打开了一段全新的经历。虽然有过行业品牌运营、销售的经验,但工程管理方面知识的不足、不熟悉项目各项工作的标准规范,这成了莎莎早期工作中的主要困难。

业务联络中,因为不了解技术规范、材料规格要求、商务合规制度,导致莎莎在工作中屡屡受阻:在与分包商、施工员们的沟通中不时卡壳、办理业务时在流程规范上有小疏忽、商务工作中由于还未熟知公司相关信息导致传达有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务上的困境让莎莎心怀不甘,深知要尽快补足业务短板的她,非常虚心、直率地向前辈们请教业务流程的规范,并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项目部的同事们对莎莎充满活力的学习态度所感动,负责人具体分析了工作实际,转为优先将商务交流的基础工作任务分配给莎莎,并由中外老员工在对接中进行辅助指导,帮助莎莎通过实践来逐步熟悉工作内容。

靠着积极的沟通与咨询,通过前辈同事迅捷而精准的指导,莎莎逐项领会了要点和规范,并顺着业务内容进一步延伸至相关工作,业务能力显著提升。

莎莎也在历练中懂得了如何通过与同事多多沟通、查阅项目材料来获得充分的知识储备,以此化解业务难题,她逐渐成为了谏义里机场项目部一名备受信赖的可靠员工。

近期印尼代表处正持续进行着雅加达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跟进和落实,商务沟通、业务对接和实地考察等方面的任务逐渐多了起来。

“是金子总会发光。”人力资源负责人为了保证工作的稳定展开,开始着手协调人员调派,工作表现出色的莎莎成了首选。

难能可贵的是,莎莎面对当地日益严峻的环境、能源问题颇有认识,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利用上的见解独树一帜,她认为能够投入印尼新能源迈步前进、保障未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

莎莎从项目部来到代表处后,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将经验活学活用。对光伏技术相关要点不了解,莎莎会大胆向领导同事咨询学习,为后续考察和会议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提前沟通联络,预设多种方案,保证外出考察等行程顺利稳定。

再加上曾在其他行业的品牌公司担任运营及销售的经历,给莎莎在与客户、分包及产商接洽时提供了助力,也为她搏得了中、印尼各家友商的好感。

现在,与业主交流光伏项目的设计、商务事宜时,莎莎总能提供完整的信息,将联系工作做得一丝不漏;向设计方反馈时,也能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将公司提出的建议与意见准确转述。在她的努力下,初期的协议及设计进展顺利。

“Keep the love and through the hills!”保持热爱奔赴山海,工作上的点点滴滴,都将莎莎的专注、细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莎莎说,一个人处于良好工作环境的首个标志是渴望进步。在水电基础局工作,参与印尼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令她倍受激励,也让她再次燃起了到中国学习的愿望——她要与迸发新活力的印度尼西亚,一同迈出踏实沉稳的步伐,走向崭新的未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