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政府制定爱国食品计划
近日,知名光伏支架厂商中信博表示,跟踪支架在我国渗透率较低。并解释了相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市场使用习惯,对跟踪支架认知度不够;
2、前期有些跟踪公司提供的产品技术不成熟,产生一些质量问题,影响了投资人的信心;
3、有些电站建在山坡上,不适合用跟踪支架;
4、有些投资人的考评方式为MW投资成本,而忽视了发电成本和投资回报率;
5、部分地区电力消纳有问题,多发电没有更多收益;
其实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两个原因,就是用户对跟踪支架认知度不够和消纳问题。
今后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政策实施后,用户可以实现“发电自用,余电上网”,消纳问题也将得到解决,剩下的问题就是用户对跟踪支架认知度的问题。
早期,我国光伏系统多以固定支架为主,用户脑海中给支架的预算就这样多。因此,投资时价格更高的跟踪支架就会被用户首先排除,却没有考虑到跟踪支架可以带来更高的发电量。
其实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日本德国这些国家,起初就是以户用市场为主,非常注重发电量的提高,在组件效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就会通过跟踪支架的方式提高发电量。事实上,表现优秀的跟踪支架因为有值得信赖的硬件和软件算法支持,最多可提高13%的发电量,优势非常明显。
因此,跟踪支架企业也需要多进行宣传,打造出更好的营销方式,让消费者在直观的收益比较下,更容易接受价格更高的跟踪支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意大利新的2020-2030能源战略将使光伏发电量增加40 TWh2021-07-09
-     
                                    “十三五”内蒙古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2021-07-07
-     
                                    电力每日要闻——2021.7.62021-07-06
-     
                                    中国核电:上半年累计商运发电量872.38亿千瓦时2021-07-05
-     
                                    华能水电:2021年上半年发电量456.55亿千瓦时 同比增加22.18%2021-07-05
-     
                                    浙江省临海市:退出3座 新建8座 绿色改造18座水电站2021-07-05
-     
                                    国家能源局:2020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2021-07-05
-     
                                    2021年5月我国风力发电量506.6亿千瓦时2021-07-01
-     
                                    2021年5月我国太阳能发电量165.6亿千瓦时2021-07-01
-     
                                    在2017年上半年,煤炭仅占英国发电量的2%2021-07-01
-     
                                    2017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几乎)相当于核能发电量2021-06-30
-     
                                    5月光伏发电量占德国净发电量的12.3%2021-06-30
-     
                                    卡内基在澳大利亚批准10兆瓦发电量2021-06-29
-     
                                    鉴衡认证杜邦国:提高发电量保险服务渗透 助力海上风电运营期风险管理2021-06-28
-     
                                    REN21报告称,太阳能引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创纪录的增长2021-06-27

 
                                         
                                         
                                         
                                         
                                         
                                         2021-07-09
2021-07-09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