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松光电打造新技术,可提高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
在神经科学、生物学、医学等科学领域,清晰地观察脑组织等厚生物样本的较深层位置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镜成为了突破这一瓶颈的一大有利工具。
与使用可见光的普通荧光显微镜相比,这类显微镜因为采用了近红外光,所以能很好地穿透生物样品,达到更深的位置。但可惜的是,在样品的深层区域,由于透镜的特性和样品本身的不同,可能会发生像差(aberrations),导致分辨率发生显著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对配备SLM的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镜进行重新设计,并使之适于更日常的一些应用。
本周,总部位于日本的滨松光电(Hamamatsu Photonics)表示,该公司已经成功创造了一种“提高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镜空间分辨率”的技术。据滨松光电表示,该技术适合于对生物样本深处区域的高精度观测,并有望成为了解大脑功能的一种关键工具。

(图片来源:Hamamatsu Photonics官网)
据介绍,这一结果是基于滨松光电的空间光调制器(SLM)和它多年来开发的光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滨松光电的空间光调制器(SLM)利用了液晶来控制入射光(例如激光)的波前来调整反射光的波前形状。这也意味着使用空间光调制器可以自由地控制激光光束模式,比如对入射光进行分支并纠正其畸变。
滨松光电还认为,应用这项研究的结果,能够很轻松地提高配备SLM的双光子激发显微镜的分辨率。这种新的显微镜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包括神经科学和生物学在内的许多领域。
基于这一技术,研究人员和医学人员能够对生物样品的深层区域进行详细的测量,并高度精确地观察组成细胞的细胞器状态的变化。这使得它在大脑功能、肾脏疾病和其他疾病的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是滨松光电与滨松大学医学院共同研究的结果,双方共同创造了上述技术,提高了实际应用的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近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神经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杂志上。
-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伟华教授团队报道4项新型光电子器件重要研究进展2022-06-01
-     
                                    ?光电传感器监测太阳辐射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022-05-26
-     
                                    西门子与格芯将共同扩展硅光子学验证平台2022-05-25
-     
                                    中科院团队研发绿色低碳成套新技术实现10万吨级工业装置运行2022-05-24
-     
                                    中国迎来光子集成芯片新机遇?2022-05-23
-     
                                    Jenoptik Q1营收增长38.5%,核心光电子业务迎强劲增长2022-05-18
-     
                                    双光子直接激光写入制作微小的心脏模型2022-04-26
-     
                                    新技术正在改变日本的能源行业2022-04-09
-     
                                    光子学的突破将太阳能带入一个全新的水平2022-04-06
-     
                                    新技术将电动汽车革命推向高速领域2022-04-05
-     
                                    新技术可以使我们在行走时产生动力2022-04-04
-     
                                    一种新型可以实现混合光子芯片的大规模制造的打印方法2022-04-01
-     
                                    新技术路线即将打开电解槽降本增效空间2022-03-31
-     
                                    新技术可以使波浪能系统的效率提高一倍2022-03-31
-     
                                    看一下可以改变生物燃料产业的12种新技术(第1部分)2022-03-30

 
                                         
                                         
                                         
                                         
                                         2022-06-01
2022-06-01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