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 让零碳产业园成为双碳转型“先立后破”的重要载体
宾夕法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锂离子电池可以在10分钟内加热到华氏140度,然后迅速冷却到环境温度,从而在短时间内充电。
自热电池使用薄镍箔,一端连接到负极端子,另一端延伸到电池外部以形成第三端。连接到开关的温度传感器使电子流过镍箔,从而完成电路。充电时,这会通过电阻加热迅速加热镍箔,并加热电池内部。
据研究人员称,快速加热和随后的冷却不会引起锂尖峰,这意味着不会发生电池的热降解。
锂离子电池在环境温度低于50华氏度的条件下快速充电时会降解,因为锂离子不是平稳地插入碳阳极中,而是沉积在阳极表面的尖峰中,这种锂镀层会降低电池容量,但也会会导致电尖峰和不安全的电池状况。
但是,由王朝阳,机械工程系主任William E. Diefenderfer,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气化学中心主任,化学工程学教授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教授以及他的同事提出的技术要求,在快速加热之后,立即冷却是键。后者可以使用汽车上设计的冷却系统来实现。
Wang说:“我们证明了可以在10分钟内为200到300英里范围内的电动汽车充电,”“而且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维持2500个充电周期或相当于行驶50万英里的行程。”
在科学家看来,快速充电对于促进电动汽车的广泛普及至关重要。
通过Mining.com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另一个咬灰尘:戴森沟电动汽车项目2022-03-10
-     
                                    亿万富翁争夺电动汽车统治地位2022-03-10
-     
                                    地球上两个最强大的石油人举行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2022-03-09
-     
                                    电动汽车的授权下一个要摆在桌子上吗?2022-03-09
-     
                                    欧洲有望成为电动汽车电池枢纽2022-03-08
-     
                                    俄乌局势致原材料成本飙升 电动车或将不再平价2022-03-08
-     
                                    电动汽车被SUV繁荣所笼罩2022-03-08
-     
                                    电动汽车新危机:很多人错怪宁德时代了2022-03-08
-     
                                    一百万英里的电动汽车电池?麝香不是撒谎2022-03-08
-     
                                    电动汽车繁荣的下一阶段2022-03-08
-     
                                    电动汽车的一项指标2022-03-07
-     
                                    俄罗斯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前两周忽略了欧佩克的承诺2022-03-07
-     
                                    电动汽车的重大挫折可能延迟峰值石油需求2022-03-06
-     
                                    电动汽车的繁荣可能已经过去……2022-03-05
-     
                                    打破世界上最热电动汽车市场的神话2022-03-05

 
                                         
                                         
                                         
                                         
                                         
                                         2022-03-10
2022-03-10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