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海上风电成能源巨头投资热点

时间:2022-03-28 11:23:16 来源: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根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可开发潜力为710亿千瓦,70%以上位于适合漂浮式风电的深水海域。根据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在北大西洋上300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的风能,可以满足目前全球的能源需求,发展空间巨大。

近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江苏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累计实现上网电量超5亿千瓦时,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了绿色清洁能源。在中国海油绿色能源转型的规划中,海上风电是重点发展和研究方向。

与此同时,大型石油公司都在纷纷将海上浮式风电作为下一个业务的增长点。

海上风电发展空间巨大

根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海上风电可开发潜力为710亿千瓦,70%以上位于适合发展浮式风电的深水海域。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北大西洋300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的风能,可以满足目前全球的能源需求,发展空间巨大。

传统海上风机通过塔筒和导管架等固定在海床之上,难以在水深大于60米或者海床情况复杂的海域建造。因此,适合深远海上风电的海上浮式风电原型机于2007年在意大利问世。海上浮式风机,地形适应性高,单机装机容量更大,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深远海更高的风速资源。

目前全球已建成各类试验、工程化、商业化的海上浮式风电项目十余个,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韩国、英国海上浮式风机项目规划容量超过100万千瓦。2021年,全球最大的4.8万千瓦英国海上浮式风电Kincardine项目成功并网,表明大规模商业化海上浮式风电开发已初步具备可行性。从海上浮式风电项目规划情况来看,单项目装机容量呈现上升趋势。爱尔兰、瑞典、韩国等国规划项目装机容量已突破了140万千瓦。

目前,全球海上浮式风电的发展处于技术突破阶段,多种技术路线正在同步探索。

美国、荷兰、西班牙等国都在加快研发海上浮式风电项目。挪威最新研制的漂浮式多涡轮海上风电系统,将数十台1兆瓦的风机设置在一张大的金属“帆”上,设计寿命为50年,以期加速浮式海上风电和深远海上风电的经济性。

日本多家公司则计划联合开展张力腿式(TLP)浮动大兆瓦级风机技术研究,目标在2030年左右实现该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日本Toa制造公司等公司联合成立了海上浮式风电基础产业链联盟,旨在开发一条海上浮式风电基础产业链,降低各个方面的成本。

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电气工程师车久玮表示,海上浮式风电和深远海上风电对油气公司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其传统的油气浮式平台技术和装备可以最大程度地转化到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中,特别是海洋工程、深水开发和钻井技术,这使得在未来碳税和能源转型背景下盈利压力较大的深水油气行业有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转型之路。

我国加紧布局海上风电

世界各国都在加速布局海上风电,我国也不甘人后。

2007年,中国海油在渤海湾建成了中国第一台海上风机,同年11月26日投入运行,并网接入绥中36-1油田,这是中国第一台海上风电机组。

中国海上浮式风电目前处于工程化示范阶段,演示验证项目相继装机运行测试,如三峡集团和明阳集团联合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海上浮式风电机组于2021年在广东阳江安装成功,中国海装工程化示范项目于今年初建设完成。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也加速进入海上浮式风电市场,中远海浮式风电成为热点。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等整机厂商已提出研发16兆瓦级大型浮式风电机组,加速推动工程化示范与商业化应用。

“中国海油也在积极开展产业融合创新,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升海洋资源开发效益与效率。”车久玮说,“将钻井平台改造变身为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是缓解风电安装资源紧张的一条新路。”据了解,2021年11月,国内首艘由钻井平台改造的“护卫”号海上风电施工安装平台顺利完成首台风机安装工作,为国内深水区海上风电风机安装施工提供了创新性案例。

相关数据显示,2030年前我国海上浮式风电每度电的成本约合0.3—0.4元/千瓦时,与平均上网电价持平。预计2030年前,我国海上浮式风电可正式进入商业开发阶段。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