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全球又大跌了,美国“缺人是病根”

时间:2022-09-06 12:16:17 来源:

大家好,我是长桥海豚君!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上周的全球市场的话,只有用“深度回调”来描述了,而深度回调的原因,说到底是一个字“缺人”。

我们详细来看:全球市场无论是发达还是新兴、是板块还是题材,基本全部清一色的一边倒,整体跌幅1%-4%不等。

而上周,除了A/港最惨烈财报季之外,从全球市场角度似乎并无特殊事情,会导致这样整齐划一的一边倒。

不过在海豚君看来,一个市场不太重视但海豚君非常重视的数据,上周早些时候(8月30日)发布的全美岗位空缺数作为一个极大的噩耗,挨着美联储的“鹰式”表态接踵而至。

海豚君在之前《裁员太慢不够接盘,美国还得继续 “衰”》中说过,当前就业市场核心关注点并不是看上周五发布的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而是通过实际的岗位空缺数来看就业市场的供需边际变化。

美联储加息下半场,美国7月竟然更缺人了!

在上上周美联储清晰的“鹰派”表态之前,美联储已经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加息路径图:这个路径图中美国到2023年整体还是在加息的状态,只是加息的速度慢了很多,最终2023年底的利率是高于2022年底的。

但美国市场资金一直交易的预期是——到2023年初,美国进入状态之后,美联储很快就会从加息转入降息通道,这样到2023年底的利率是低于2022年底的利率的。

但博弈这个问题的本质2022年底之后,美国是滞涨式的衰退(实际GDP负增长,名义GDP正增长),还是通缩式/正常衰退(2-2.5%以内的CPI),而这个背后在商品通胀到顶(商品库存走高、商品价格下行),以人力为主的服务通胀依然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核心还是劳工市场的供需博弈。

而就业市场而言,美国的新增就业只是硬币的一面,而观察硬币的两面除了看供给,更要看需求:新增就业是供给对需求的填补进度,员工上岗之后剩余的全市场职位空缺才体现劳动市场的供需矛盾的边际变化,通过观察这两个方面,才能把市场需求矛盾看得更加清晰一些。

只是,8月30日劳工部公布的美国非农岗位空缺数可以推算出:在7月美国疯狂招工53万人的情况下,当月净增岗位需求竟然又拉到了73万人,再次出现当月新招人数连当月的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情况,更别谈消化历史堆积的未满足岗位了。

特别说一下,美国的非农岗位空缺数的统计是比较严谨的:“统计的是截止每月最后一天,企业于就业市场开放应聘,而且希望雇用者于 30 天内上岗的职缺数量。”

也就是说,这个是希望快速能上岗的的活跃岗位,不是已经持续久招不上之后,企业只是挂个岗位在那,基本放弃招人希望的岗位。

而这样的结果是,美国月末的岗位空缺又堆积上去了,美国的用工紧张程度再次加剧了:1.96个岗位空缺只对应着一个找工作的人。

本来市场寄希望于企业削减岗位招聘计划来逐步让劳工市场供需平衡的,7月不仅没有缓解还进一步加剧了。

而这个对应的结果也是,美国私人非农就业的平均薪资增幅雷打不动,稳步运行在4.2%-5%的区间里面。

而如果以今年七月的非农岗位空缺数去对比疫情前2019年每月平均的岗位空缺数会发现,疫情后主要多增的岗位空缺主要集中在保健/社会救助、住宿/餐饮、专业/商服等偏服务领域的行业,这一波紧缺的劳动力大概率对应的画像就是“服务”+“蓝领”。

这种偏人力密集型行业用人需求刚性,但当前劳动力市场又偏偏比较缺人,这种情况下,理论上应该用其他行业的裁员来补充新增的服务行业需求。

但现实是,目前无论是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还是批发贸易行业……,各个行业的用人需求量都是大于疫情之前的水准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哪个行业的用人需求是萎缩的。

那么这里对应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如果用人需求这样持续下去:

1)薪资增速从疫情前2-3%的同比常态,进入到疫情后4-5%的同比常态,市场用什么理由来说服自己后面通胀会比较快速的进入到2-3%的中性通胀状态?

2)如果通胀迟迟无法进入到2-3%的状态,美联储是否会在出师未成、经济滞涨态下,去转而降息,放任滞涨,去救实际GDP萎缩的经济?

一个很可能的结果是,如果用人需求持续不降,美联储可能需要在很长时间内维持一个超中性的利率状态来打压需求。

因此,在海豚君看来,这波美股甚至全球股市调整的背后,更多是资金在重新调整对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的节点预期。

在美联储“软着陆”的政策目的下,美国的就业市场矛盾很难短期快速矫正到位,后续还是要持续观察美国新增就业和新增岗位需求对应的劳工供需矛盾边际变化来看趋势情况。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