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2022年3月现货结算试运行日报(03.16)
炼油厂消息人士周四告诉路透社,与客户提名的价格相比,6月份沙特阿拉伯石油巨头阿美公司已将其对亚洲至少三个买家的原油配置削减高达30%。
欧佩克最大的生产国和全球最大的出口国的这一举动表明,沙特阿拉伯正试图收紧亚洲市场。在亚洲,由于限制措施放松,需求开始回升。上周,沙特阿美将6月所有地区的所有等级原油价格上调,分析师认为这是需求回升的开始。
据说,本周早些时候,伊拉克是欧佩克第二大生产国,也是历次减产最不合规的成员国,伊拉克已告知其一些亚洲石油购买国,其将不会提供要求的六月份的全部合同量。这可能表明,即使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最不遵守规定的成员国,这次也试图发挥作用,因为油价如此之低,以至于破坏了伊拉克的主要预算收入,石油收入。
一家炼油厂的一位消息人士今天告诉路透社,在被认为是市场趋紧的市场中,亚洲一些炼油厂的市场情绪就像是“恐慌性购买”。
路透社消息人士称,中东原油船货的卖方提供的原油价格较基准价高溢价,但炼油商仍未以较高的溢价购买原油,因为炼厂利润率仍然很差。
过去几天,沙特阿拉伯及其在海湾地区的主要盟友一直在努力讨好石油市场,并承诺自5月1日起生效的OPEC +协议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石油。
本周早些时候,沙特阿拉伯表示将在协议承诺的减产基础上,于6月份每天再减少100万桶的石油产量。阿联酋也承诺在下个月削减更多的石油产量,科威特也是如此。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尽管大规模失业,石油仍旧上涨2022-03-17
-     
                                    石油价格崩溃迫使阿尔及利亚削减国家预算50%2022-03-17
-     
                                    石油巨头争相撤离墨西哥湾的平台2022-03-17
-     
                                    石油因预期库存增长放缓而上涨2022-03-17
-     
                                    利比亚停火支持重新开放石油港口的机会2022-03-17
-     
                                    石油国家旨在效仿圭亚那的成功2022-03-16
-     
                                    石油市场可能会长期陷入困境2022-03-16
-     
                                    为什么大型石油公司不会收购陷入困境的公司2022-03-16
-     
                                    利比亚再次宣布对石油出口不可抗力2022-03-16
-     
                                    “海基一号”建造完工 为亚洲首例300米级深水导管架2022-03-16
-     
                                    阿联酋石油大公ADNOC看到石油需求“强劲”回归2022-03-16
-     
                                    仍然有可能重新平衡石油市场?2022-03-16
-     
                                    石油市场到今年牛市结束2022-03-16
-     
                                    美国今年将成为石油净出口国:环评2022-03-16
-     
                                    美国对沙特石油的禁令可能会迫使利雅得重新分配4000万桶石油2022-03-16

 
                                         
                                         
                                         
                                         
                                         
                                         2022-03-17
2022-03-17 
  
  
                                         
                                         
                                         
                                         
  新能源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