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 >

上海人是真正的孤勇者

时间:2022-04-13 20:16:59 来源:

上海的这一场艰难,并不是过去就过去了,它一定会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并深刻影响城市的气质和历史的进程。

作者:今纶

我早上刷了一下朋友圈,上海的汤老师说:“一觉醒来喜提防范区”,确实值得喜,看来已经被憋坏了。

上海的“防范区”是什么意思呢?防范区是指近14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防范区内人员原则上在所在街镇范围内适当活动,不能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

上海迎来了政策面的拐点,但还没有迎来疫情的拐点。

无论如何,上海人“配合”了很久,终于迎来曙光。

陈奕迅在歌曲《孤勇者》里面吟唱: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

看到新闻照片中,上海市静安区一处街道,有防范区居民在遛狗,有居民在买面包,上海人在这些特定画面里,没有哭,还有满地的阳光。

01吃饭得到保障,上海就会稳定

据上海市卫健委通报,4月11日0~24时,无症状感染者新增22348例。这意味着四月以来,上海无症状感染者首次出现下降。

▲图源:人民日报

这绝对是好消息,但是无症状感染者新增数据还是太大,我不敢轻言乐观。

我们也不敢轻言上海迎来了疫情的拐点。

值得欣慰的是,上海的防疫政策的坚冰正在打开,一切都在融化、好转,虽然距离市民的期待还有距离。

比如第一批“三区”名单下来了,包括封控区7624个、管控区2460个、防范区7565个。

有上海的网友说:“我在新江湾城那边的小区是防范区,今天解封了。具体的解封政策是今天开始每户每天限定一人出小区,在本社区范围活动,居委会制作出门证。在群里看邻居们好像并没有人急着出门,一是大多数商店并没有开,二是家里有孩子上网课,三是公司也继续居家办公,解封也不意味着生活正常。走在街道上,有流浪的感觉,所以大家也就是小区楼下转转。即使是表现优秀的杨浦,全面恢复正常恐怕还是要到5.1。”

此时此刻,一位乐观的上海朋友打电话来说:“我们小区是防范区,今天我买了面包,真香,刚出炉的”,我想说:“你至于吗?好歹也是个高级副总裁,年收入七位数的金领”。

想想还是算了,我理解他此刻对面包的感情。

上海现在还可以申报创建无疫小区,根据创建方案,凡近14天内无新增阳性感染者,且第13天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居民小区,可申报创建无疫小区。

无疫小区最具吸引力的是“强化服务保障、强化物资储备”。

有7565个防范区的居民可以偶尔出门了,这对于被困在房里很久的上海人当然是大事。

我希望防范区的超市、药店要尽量多开门,随着没有发现阳性感染者的日子越来越多,比如从14天到了21天,就应该继续放开更多超市、药店以及公司的运营。

大家要吃饭,要赚钱,病人要吃药。只要这三点得到了保障,上海就会稳定。

此前,我在上海一家网店下的订单,店主一直没有发货,原因当然是众所周知的。店主应该是担心我取消订单,每隔两天就要和我说一句:“一解封,我就马上给您发货。”

我知道他是想保住每一单生意,最后我告诉他:“你下个月发货就行”。他应该很高兴。

是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上海越来越好,等解封了,我再下几个单。

02上海人很不容易

刚刚过去的几天,有一些悲伤的或者不太愉快的事情发生。

郎咸平的母亲去世了,98岁,肾衰竭,没有等到急救,因为要等一张四个多小时还没有出的核酸阴性证明。

六六的父母在上海,70多岁了,闭门在家17天,双双感染阳性。居委会说要送到方舱去,母亲吓得心脏病发作。六六在视频里安慰母亲:“这就是你的命。你已经75岁了,学会接受,并且硬挺过去,你就能到百年”。

我对病人和老人是充满同情的,我认为他们应该得到救治、善待。

微博网友 @听话老太 进了浦东北路1819号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方舱医院,没水没被子没枕头没床单,90多个人只有两三个厕所。

还有一位网友说:“可不可以看看商住公寓,哪怕是其他小区不要的菜叶子胡萝卜,我不嫌弃,请给我一袋米,我想活下去。”

网友纷纷转发,由于大家的帮忙,他得到了帮助,过了一天,他发微博说:“我刚刚收到了封控以来第一份的蔬菜包,里面还有土豆!”

这些故事都不够正能量,也不够宏大,有的甚至让人听了之后不太舒服。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需要面对。

我写这些细节只想说上海人很不容易。

如果“听话老太”是我家的老人,我恐怕会寝食难安,人同此心,相信大家会认可我的说法。

当然,我也相信这些事情最终会得到解决,只是我们希望快一点更快一点。

03上海人的血性和善良值得点赞

上海人在较长时间内被困在家里,孤独、烦躁时时袭来,他们熬过来了,现在他们快要熬出头了。

他们当然是“孤勇者”。

他们焦虑,他们哭泣,他们互助,他们用最温暖的方式来帮助同一栋楼的老人,他们已经竭尽所能做了该做的。

他们当然是“孤勇者”。

他们中的那些“团长”,绝大多数尽职尽责,用智慧和资源在维持小区的稳定,而且很多是义务劳动。

他们当然是“孤勇者”。

他们在一座现代化大城市里,定时用手机抢菜,抢到了就欣喜若狂,抢不到就有点丧,无论普通白领还是亿万富豪,此时都是一个“抢菜人”,速度面前,人人平等。

他们当然是“孤勇者”。

《孤勇者》里面有这样的唱词: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是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在聚光灯下,但是他们在这一艰难时刻,已经尽其所能活出了普通人的模样,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去过上海很多次,有时是匆匆而过,有时是小住数日:上海滩边的漫步,城隍庙里的逗留,以及豫园的片刻歇息,还有静安寺附近那些写字楼里的人来人往,上海人在商务合作中的一板一眼都让我印象深刻。

经此一役,我看到了更多普通上海人的血性、善良以及智慧。

他们有他们的思考,不会因为庞杂的信息被淹没,他们的思考在暗夜里熠熠生辉,极有借鉴意义。

上海的这一场艰难,并不是过去就过去了,它一定会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并深刻影响城市的气质和历史的进程。

在世界城市史的坐标中,上海有自己的独特位置,未来当如何?当然需要更多上海人的努力。

陈奕迅高歌:“一生不借谁的光,你将造你的城邦”。

相信上海人将造自己的城邦。

上海——

你的斑驳,与众不同。

你的沉默,震耳欲聋。

原文标题:上海人是真正的孤勇者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