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明年再会】第十四届中国页岩油气发展大会圆满闭幕!

时间:2025-09-15 14:06:51 来源:搜狐

2025年9月11-12日,备受行业瞩目的第十四届中国页岩油气发展大会(CSGS)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地质工程一体化创新驱动,绿色高效开发页岩油气”为核心主题。汇聚企业领袖、科研专家及一线从业者,聚焦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地质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超深层页岩油、储层改造技术发展、压裂技术研究应用、页岩油气技术装备发展等议题展开。今日大会首次发布“页岩油气创新成果奖”,开启一场预见未来的行业对话。

本次大会由中国石油集团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振威展览有限公司、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油与装备》全媒体共同组织。

大会由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刘汝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原副总经理钟太贤、中国石油集团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鑫、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陈东、中国石化集团高级专家李光泉主持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 刘汝山 主持会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原副总经理 钟太贤 主持会议

中国石油集团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罗鑫 主持会议

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陈东 主持会议

中国石化集团高级专家 李光泉 主持会议

大咖齐聚

共话页岩油气

刘晨 振威国际会展集团总裁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负责人

刘晨总表示:页岩油气是我国能源站稳世界舞台的一股关键力量。当前我国页岩油气已迈入深层超深层开发新阶段,本届大会以 “地质工程一体化创新驱动,绿色高效开发页岩油气”为主题,旨在通过思想碰撞注入新理念、新方法,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技术从 “单点突破”迈向 “系统升级”。

秦永和 中国石油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智能钻完井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主任

发表了名为《页岩油气钻完井主要技术装备的发展》的报告,从深层页岩油气长水平段大型体积压裂对钻完井主要技术装备要求的分析入手,系统的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一是钻机的自动化、智能化、电气化的发展方向。二是宣导对长水平段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实现一个开次一趟钻的配套的技术与装备。三是对高效智能压裂装备技术的发展的着力方向。四是智能钻完井的公关方面和重点工作。

蒋廷学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首席专家

发表了名为《中国石化页岩油气储层改造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的报告,从储层改造的机理分析入手,揭示了页岩油气储层改造的体制机制,并在不同的示范工程中的应用,对于新装备、新材料及检测后评估、装备闭环控制等各项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云建兵 巴中能源发展集团技术顾问

发表了名为《巴中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及配套工程技术》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四川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从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地质资源的新认识,工程技术的配套以及相关重点工作,突出通过携手攻关,必将推动巴中页岩油气的快速发展。

孙虎(由 肖剑锋 主任代讲)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发表了名为《精准压裂技术与实践——以威远页岩气为例》的报告,基于精准压裂施工一体化的设计和一体化的平台组织,并对这个多元监测的评估及下一步的实践进行了进展介绍,提出精准压裂的一个阶段性的认识与工作计划。

慈兴华 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发表了名为《创新发展测控技术 保障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的报告,分享测控技术助力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的进展,聚焦安全优快钻井,研发旋转地质导向、综合地导等核心技术,攻克复杂井况,推出测录井采集技术,创新油气精准识别与解释技术,强调多专业融合、基础实验与智能化,并提及未来新一代旋导、高温仪器等攻关方向。

梁兴 浙江省石油学会理事长 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原副总经理兼总地质师

发表了名为《页岩气全生命周期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与创新实践》的报告,报告指出研究团队总结十多年页岩气工作,介绍了中国页岩气与北美存在差异,通过提出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构建相关方法论、四维动态建模等核心技术,形成全流程管理模式,在多个区块应用见效,还提及未来将向智能化发展并推广相关范式。

齐银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副院长

发表了名为《庆城页岩油300万吨上产绿色效益开发关键技术》的报告,该项目作为页岩油气创新成果一等奖获奖项目,备受行业瞩目,报告指出庆城页岩油绿色效益建产关键技术,介绍长庆页岩油资源与储层特点(薄、非均质性强、低压等)及开发历程,阐述核心技术(国内首个页岩油水帘试验场、低压页岩油压裂开发技术体系、黄土塬工厂化智能化绿色建设模式),提及技术推广、经济社会效益及未来产量规划。

郭建春(由 路千里 教授代讲) 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发表了名为《页岩气全域支撑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报告,汇报人代表团队分享非常规油气全域支撑压裂技术研究与实践,指出行业压裂面临裂缝扩展不均、支撑剂铺置短、EUR 与改造规模不匹配等挑战,提出全域支撑技术理念;阐述储层渗流机理、裂缝扩展调控、支撑剂研究及新材料研发等技术进展,提及现场应用效果,展望未来技术探索方向。

李曙光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

发表了名为《煤层气公司非常规气田压裂技术进展》的报告,分享深层煤岩气与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及压裂技术,介绍深层煤岩气探明储量、产气量突破及页岩气试产成效,分析非常规储层压裂面临缝网扩展难、均匀性差等挑战,对应提出大排量、压裂液优化、多轮次暂堵等对策,提及智能压裂、长水平段技术等未来攻关方向。

王鹏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失效分析与智能仿真研究所高级专家

发表了名为《无限级完井压裂系统在页岩油开发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的报告,汇报围绕无限级精准压裂滑套技术展开,指出非常规油气水平井压裂面临地质复杂、套变、簇间干扰等问题,介绍该技术(源于北美,联合研发实现自主可控,以纯机械式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原理,通过罗卡工具匹配滑套,可实现无限级压裂,适配多种套管规格),提及技术优势(提升水平段利用率、降模组、减套变风险等)及国内外应用效果,展望降本、智能化、拓展应用等未来方向。

刘勇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企业技术专家

发表了名为《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成效及发展潜力》的报告,汇报围绕古龙页岩油展开,介绍其基本情况:位于松辽盆地,属陆相泥纹型页岩油,资源丰富,历经突破、评价试验、规模开发三阶段,阐述勘探开发成效,突破世界级开发难题,在基础理论(原创原位富集理论、建开放式研究平台)、关键技术(双甜点评价、一体化导向等)、管理模式(顶层驱动、创新运营模式)上获系列成果,指出其资源可信、技术可行、效益可期,规划未来产量目标。

蒲秀刚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发表了名为《陆相断凹泥纹型页岩油源储匹配富集机制与效益开发实践》的报告,汇报围绕大港油田泥纹型页岩油展开,介绍其位于渤海湾盆地复杂断凹的资源背景,提出 “中高匹配”“211 理论” 等富集机理,强调弱构造负向区与源储耦合的重要性;分享开发历经多阶段,部分平台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压裂复杂、套变等挑战,提及未来开发思路调整,展望产量目标,呼吁共推陆相页岩油发展。

梁成钢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吉庆油田作业区)企业高级专家

发表了名为《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全面建成》的报告,介绍了吉木萨尔页岩油国家级流向示范区全面建成情况:介绍其资源特征(初期显 “四高” 优势,后发现 “深、薄、差、强” 劣势)及 “两下三上” 的曲折开发历程。提及国家级示范区成立后,产量大幅提升、成本显著下降,形成基础理论、开发技术、工程技术、管理模式、绿色环保五大示范,后期将聚焦三四类区效益开发与一二类区采收率提升展开研究。

史洪亮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非常规勘探开发管理部副经理,高级工程师

发表了名为《川南寒武系新类型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富集特征》的报告,围绕川南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富集特征展开,提及龙马溪组页岩气已成熟,而筇竹寺组前期因埋深大、优质储层不明等历经波折,2021 年后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转变思路(提出 “原地疏导连续成藏” 模式)并取得突破,部分井产量、稳产性等表现优异,指出其发现为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辟新领域。

张烨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页岩气分院院长

发表了名为《基于大数据的油气矿业权调查与选区风险评价技术》的报告,汇报围绕重庆地区油气矿业权相关工作展开,指出面临的技术难题与背景:矿权管理变化、企业竞争加剧、矿法实施限制、规划冲突、地面条件复杂及生态保护压力等;阐述应对工作,包括构建国土空间大数据体系,提及未来聚焦数字化部署、安全预警系统及矿法下矿权拓展保护的工作方向。

鲜成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发表了名为《非常规油气立体开发内涵及优化方法探讨》的报告,围绕非常规油气立体开发展开,地质工程一体化多侧重战术层面局部结合、忽视战略顶层规划的问题,提出立体开发是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关键,分析立体开发需关注的 6 个匹配关系、井间干扰的辩证看待及原位应力场的调控利用,建议推动立体开发需统一思想、借鉴北美经验、注重油藏与井筒连接性等。

罗懋康 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

发表了名为《基于FAE二元二相含能流体控制燃爆的页岩气无水压裂技术》的报告,介绍现有页岩储层压裂技术:水力压裂技术成熟但存在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等问题;无水压裂技术(如高能气体、泡沫、超声波等)虽能规避部分问题,但各有局限。基于此,提出 FAE 二元二相含能流体控制燃爆压裂技术,该技术以含能流体为介质,融合燃烧与爆炸过程,具备组份可调、相态可控等特点,通过冲击波、爆生气体、高温作用实现压裂,且可控性强、安全性高、环保清洁。提及该技术可拓展应用于岩石破碎、地质灾害防治、井筒修复等领域。

李玮(由 赵欢 教授代讲) 东北石油大学科研处处长

发表了名为《非常规油气智能钻完井装备研发及应用》的报告,东北石油大学团队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相关重点学科、实验室及产业园,聚焦非常规油气智能钻完井装备研发,形成五项特色技术:一是扭力冲击器、三是井下工程参数测量系统、四是干粉聚合物压裂液在线混配装置、五是油田复杂水质在线检测技术,并推进成果转化。

李乐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基础地质室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

发表了名为《鄂西地区二叠系海相页岩气藏中原生硫化氢形成机制初探》的报告,围绕页岩气藏中硫化氢是原生还是后生的核心问题展开,借助勘探测井开展系列研究,通过定温常识采集、钻井液硫离子监测、硫同位素分析及岩相观察等,首次发现海相页岩气中存在低含级硫化氢,明确部分硫化氢为原地原生。

叶义平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经理、副书记

发表了名为《陆相超深层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开发实践——以准噶尔盆地玛湖风城组为例》的报告,介绍其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有碱湖、超深层、混积型三大地质特征,提及资源潜力及开发阶段,部分标杆井与试验井组成效显著;分析面临的轨迹控制、钻井提速等四大工程挑战,提出未来思考,从地质与工程角度提解决方案,目标提升采收率,向超越北美页岩油气努力。

高阳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数字和智能化事业部高级工程师

发表了名为《长庆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数智技术攻关与应用实践》的报告,演讲围绕长庆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数字技术展开,介绍油田概况(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藏具 “三低” 特征,产建规模大),提及面临资源劣质化与成本紧缩的矛盾,启动 “两个一工程” 并引入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提升研究效率与质量,推动科研生产良性互动。

杨超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物探研究所中级工程师

发表了名为《页岩油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在庆城油田的应用及成效》的报告,围绕页岩油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展开,介绍长庆油田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概况,阐述针对难点形成的两大一体化,并总结为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提供支撑的技术。

王飞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实验中心副主任

发表了名为《基于纳米压痕实验的页岩力学参数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为例》的报告,分享长庆油田依托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运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泥纹型页岩油力学参数的进展。

张宇硕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老油田重复改造技术研究所工程师

发表了名为《一种非常规油藏开发中后期新型增产提采技术研究与探索实践》的报告,从非常规油气藏开发中后期需求入手,指出早期低缝控水平井提采技术已成熟,但高缝控水水平井稳产需新方向,面临地层能量下降、泄流体积减少等问题。提及前期研究为结构化补能技术奠定基础,该技术聚焦提采需求,通过介质、参数、模式转变实现扩缝增能、深部补能与缝间驱渗,模拟显示奇偶数段交替补能效果更优。先导实验验证技术有效性,可延长油井寿命、提升产量,且具备经济可行性,为非常规油气藏中后期增产提采提供新路径。

涂志勇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油田压裂技术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发表了名为《庆城页岩油水力压裂试验场压裂设计与分析应用》的报告,借鉴美国非常规油气试验场经验,长庆在庆城建页岩水力压现场,围绕两口核心井设三种压裂模式,结合取心与多维监测研究。发现裂缝呈集群式非均匀分布、未全覆盖甜点,簇间进液进沙不均衡,优势缝扩展方向单一且快,支撑剂远端输送有限(小粒径占优),少孔多簇段甜点动用更好。提出缩小簇间距、精细限流射孔、强化小粒径高强度加砂的对策,以提升压裂效果。

王雪良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钻井工程研究所工程师

发表了名为《超深层页岩油可钻性评价新方法》的报告,聚焦马北风城组页岩油可钻性评价,指出其存在压力系统复杂、岩石硬度大、前期预测模型精度低等难点。通过分析测井数据确定主控因素,建立多元非线性预测方程与三维可钻性模型,揭示可钻性分布规律,可指导现场钻头与工具优选。下一步计划扩大模型应用、迭代提速技术,助力高效建产。

汤富康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师

发表了名为《一种用于页岩油储层评价的纹层定量识别方法》的报告,汇报介绍页岩油储层纹层定量识别方法,指出页岩纹层对储层评价等工作重要,传统人工观测和现有机器学习算法存在不足;进而提出融合 SWIN Transformer 与 Yolov5 的改进模型,通过数据扩充训练模型,实现大岩板扫描图像的纹层智能分割与定量识别;该方法可批量处理图像、获取纹层岩性及厚度信息,为岩石物理建模、甜点优选提供支撑。

陈新宇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非常规油藏工程师

发表了名为《带凝析气顶致密油气藏高效协同开发方式研究》的报告,汇报针对带凝析气顶致密油气藏(以和风 3 区块为例),指出开发难点为气顶反凝析致凝析油损失。通过分析明确不同区带相态特征与转化规律,提出分区部署井型、优化井距,确定 “先油后气” 开发顺序及气顶最佳投产时机,助力高效开发。

张海涛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一级工程师

发表了名为《深层煤岩气储层“四品质”关键参数测井评价方法》的报告,汇报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气储层,指出其面临储集空间、含气性等评价难点,建立模型解决计算难题,形成甜点优选标准支撑开发,提及后续攻关方向。

⭐️ 企业展区&论文区现场 ⭐️

业界优秀企业向专家团介绍最新技术成果

⭐️ 联动cippe成都石油展 ⭐️

专家团参观「创新技术展区」与「石油装备展区」

⭐️ 创新成果奖颁奖现场 ⭐️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助力页岩油气技术突破

本次大会盛况空前,现场汇聚业界专家、企业领袖、行业精英学者,思想碰撞热烈。同步通过 “CSGS 页岩油气大会”“cippe 振威国际石油展” 等官方视频号直播,多平台矩阵联动。此举既拓宽大会影响力边界,更推动行业知识普及与深度交流,为页岩油气高质量发展提供前瞻可落地的行动指引,从技术、应用、趋势多维度展现领域前沿与创新成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