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之势大逆转,“阿里、滴滴、携程”们要反攻?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核聚变大科学团队利用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发现并证明了一种新的高能量约束模式,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和未来聚变堆运行具有重要意义。1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近乎取之不竭,且排放无污染,被视为人类“终极能源”。未来要实现聚变能发电,必须要解决高性能等离子体稳态运行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中国的EAST先后实现“1.2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101秒”“近7000万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1056秒”等创造世界纪录的重大突破。
近期,等离子体所核聚变大科学团队发现并证明了一种新的高能量约束模式,这种先进模式大幅度提高了能量约束效率,并实现了芯部高能量约束与边界低能量损失的兼容,保证了长时间尺度上的高能量约束等离子体运行。这种新的稳态高能量约束模式,对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和未来聚变堆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把核聚变反应比喻成一道闪电,那么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一道道闪电收集在‘磁笼子’里,聚集更高的能量,然后长时间持续地向外稳定输出这些能量,为人类所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新发现的高能量约束模式将能“聚集更多的闪电”,不损坏“磁笼子”,并长时间保持稳定运行。
《科学·进展》审稿人认为,此项研究成果对核聚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聚变研究界是“一个重大进展”。(记者徐海涛、陈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人造太阳”照亮地球还要多久?2022-12-22
-     
                                    可控核聚变实现突破,35亿美元烧开20壶水2022-12-20
-     
                                    HB11 Energy成立新联盟,全面提升澳大利亚激光聚变技术自主能力2022-12-19
-     
                                    可控核聚变,跟紧清洁能源革命新步伐2022-12-15
-     
                                    赛先生的新旅行:昇腾AI带来的科学智能变革2022-12-11
-     
                                    泰雷兹与Marvel Fusion合作升级ELI-NP激光核聚变系统2022-12-08
-     
                                    助力生命科学市场,百年自动化品牌来了!2022-12-01
-     
                                    贵州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程庆被查!2022-11-29
-     
                                    中国科学家加紧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与利用产业化2022-11-16
-     
                                    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首席科学家雷宪章:绿色转型需“先立后破”2022-11-01
-     
                                    激光科学家唐定远加盟深技大,打造国际顶尖的高功率大能量激光器2022-10-31
-     
                                    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科研再获突破!2022-10-21
-     
                                    不明觉厉!我国科学家揭秘太阳光催化制氢的“神奇魔法”2022-10-19
-     
                                    水电六局再获专利类科技进步奖2022-10-18
-     
                                    300万元/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氢能专项申报指南2022-10-18

 
                                         
                                         
                                         
                                         
                                         
                                         2022-12-22
2022-12-22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