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回上诉!孚能科技动力电池纠纷案最终结果出炉
1月29日消息,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参加活动时表示,蔚来手机今年二季度开启内测,预计会在今年三季度正式向社会发售。
值得一提的是,秦力洪表示绝对不会在蔚来手机里面挂广告,坚决不靠广告挣钱。
对于蔚来造手机一事,蔚来汽车CEO李斌曾表示,蔚来是给车主做好用的手机,不会当做主业,蔚来还是以车为起点的社区。同时,李斌还曾表示,蔚来做手机不是为了和华为、小米竞争,还是为了用户的需求。手机和车的协同越来越重要,对于自己来说蔚来的手机能卖个几十万台,用户有一半买就很开心了,觉得达到自己的目标了。车的用户换同品牌手机决策压力小,而手机用户换同品牌的车,李斌觉得只有苹果能做到。
蔚来为什么要造手机?
在去年11月27日,李斌就透露过蔚来要造手机的消息,他表示:“如果一年内有换安卓手机的客户,可以再等一等”。据悉,蔚来决定2023年进行第一部手机的量产,基于安卓架构,据透露价格初定在5000元——7000元,搭载高通的芯片。
众所周知,新时代的汽车越来越智能,众多车主希望把手机和车辆进行智能互联,因为手机和车属于不同企业生产,二者的融合并不理想。蔚来之所以决定亲自造手机,就是因为想把自家的手机和车进行更加顺畅的无缝对接,为了打破这个局面,建立自身品牌的手机是最好的选择。
实际上,当一家车企已经拥有了造出整车的实力后,造手机也不会太难。造车需要花费的资金和精力要比手机多很多,车辆的使用环境更加复杂,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高山还是湖泊,一辆车会面对很多严苛的使用环境,最终不能出现任何的问题。手机的使用环境反而好了很多,所以,造手机比造汽车更加的容易。
此前,吉利汽车曾经收购魅族手机也是为了改善极氪卡顿的车机。特斯拉也曾表示过要造手机,只不过后续没有更详细的消息。因此在业界看来,车企跨界到手机,或许更多的是想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而不只是为了抢占目前已经趋向饱和的手机市场。
-     
                                    源杰科技在科创板上市:第三季度增收不增利,总市值约为70亿元2022-12-22
-     
                                    小米年末大裁员,营收已连续三季度下滑2022-12-21
-     
                                    超声波传感器在户外广告机上的应用2022-12-19
-     
                                    美国第三季度新增光伏4.6GW2022-12-16
-     
                                    5000亿广告市场缓慢复苏中2022-12-15
-     
                                    三季度营收500亿,光伏龙头成立储能子公司!2022-12-09
-     
                                    图解:三季度全国各省风电、光伏装机、发电量及占比一览2022-11-27
-     
                                    三季度净亏1亿美元,FF91量产继续推迟,贾跃亭又“放鸽子”2022-11-24
-     
                                    新能源高管人事“地震”,车企三季度业绩遇寒气2022-11-24
-     
                                    同比亏损扩大86.11%,零跑汽车第三季度财报亮点不足2022-11-16
-     
                                    国产半导体一哥中芯国际三季度利润大涨51.10%,杨鲁闽加入公司董事会2022-11-11
-     
                                    逆势起飞!华虹半导体三季度营收再创记录2022-11-11
-     
                                    破解气候融资困局 中国以“绝无仅有”行动获赞2022-11-11
-     
                                    MKS第三季度实现创纪录净收入9.54亿美元2022-11-04
-     
                                    三季度财报相继出炉,谁将是芯片行业最大玩家?2022-11-03

 
                                         
                                         
                                         
                                         
                                         
                                         2022-12-22
2022-12-22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