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风机穿上“秋裤”
“八月秋老虎,三月倒春寒”。初春前后,天气忽冷忽热,突如其来的大风,让人不得不每天出门之前看一眼天气预报,再决定是棉衣加秋裤,还是大衣加半袖。
3月16日至17日,中东部地区气温下降4~10℃,部分地区降温12℃以上,并伴有4~5级风,阵风6~8级。华北大部、东北地区南部等地先后有两次雨雪过程,得知这一重要天气信息后,小编默默地把秋裤穿了起来。

需要穿秋裤的不仅仅是小编。寒潮等灾害天气过境与当地复杂地形耦合,可能出现超出设计标准的异常风况,使扫塔、机组过载、失稳出现的概率增加,给风电场安全、稳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结合天气学预报、统计学预报和数值天气预报,金风科技不断拓展预报数据源和预测方法,创新大风预测智能深度算法集成融合技术,形成针对灾害大风的预警评估技术方案。目前,灾害大风预警评估技术监控范围覆盖金风科技在全国各地的几百个在建风电场和运行风电场。

以2021年的最强寒潮为例。2021年11月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8~10℃,西北、内蒙古大部、华北、黄淮、江淮西部、东北地区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幅可达12~14℃,并伴有4~6级偏北风、阵风7~8级。面对超强寒潮,金风科技研发、质量和服务团队组成“寒潮预警铁三角”。首先,利用各类气象资料数据源,预判天气系统演变;其次,对在建和运行项目风险点位发布大风预警;第三,结合多数据源,给出较精准的风速风向预测结果。针对已运行项目,铁三角紧密合作,最大程度保障机组安全的同时减少发电量损失。针对在建项目,铁三角根据预测数据,向项目现场实时发布施工部署指令,确保项目安全施工。
截至2021年11月14日,依托灾害大风预警评估技术方案,金风科技对覆盖范围内的5台样机、25个在建项目和40个批量运行项目提前发布预警,各项目大风后机组巡视反馈信息显示,各项目在本次寒潮期间实现稳定、有序运行!随着预警监控风电场数量增加,预警对象扩展和气象预警范围拓展,金风科技在已有灾害大风预警评估技术基础上,建立灾害天气预警平台,进一步提升天气预警精准度和预警自动化水平,最大限度降低风电场灾害风险,助力风电机组安全行稳致远。
-     
                                    南方电网公司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数字安监工程师“上岗”后成效斐然2022-03-15
-     
                                    【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刘春香:适应时代需求客户需求 提高电网防灾抗灾水平2022-03-11
-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开展煤矿瓦斯综合治理2022-02-15
-     
                                    150亿注册资金!四川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成立2021-12-29
-     
                                    煤市不温不火 价格节节败退2021-12-22
-     
                                    下锚船急剧增加 沿海煤市迎拐点2021-12-07
-     
                                    寒潮袭来 对煤市影响几何?2021-12-03
-     
                                    火电厂限价采购 冬季保供有保障2021-12-01
-     
                                    激光器做好这几点,寒潮来袭不怕冻2021-11-08
-     
                                    燃料电池技术为灾害管理系统供电2021-11-02
-     
                                    燃料电池技术为灾害管理系统供电2021-11-01
-     
                                    大风-也许应该是核能-城市将100%可再生2021-09-03
-     
                                    “大风车”将每年转出117亿度清洁能源2021-08-19
-     
                                    国家能源局部署郑州极端强降雨灾后能源保障和防洪度汛工作2021-07-27
-     
                                    国家能源局部署郑州极端强降雨灾后能源保障和防洪度汛工作2021-07-23

 
                                         
                                         
                                         
                                         
                                         2022-03-15
2022-03-15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