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去年亏1400亿,现在4000亿的IPO又告吹
孙正义,这个日本男人在全球都是大名鼎鼎。
在中国,更是因为投资阿里巴巴而上其名声大噪,一度被很多人认为是投资之神。
不过这几年孙正义的日子真的不太好过,可以说是大起大落的感觉,特别是其投资战绩,也是一言难尽。

2019年,软银亏了900多亿。而2020年,软银又赚了470亿美元(约3000亿元),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苹果和沙特阿美(Saudi Aramco)。
但到了2021年,软银集团又亏了900亿元,而旗下的愿景基金更是惨不忍睹,一年亏了1400亿,这个数据,更是创下了全球风投史上最大亏损额。
而近日,一个4000亿元的IPO,又要告吹了。

这个4000亿元的IPO,就是ARM。自从nvidia放弃收购后,孙正义就计划将ARM上市,不过由于英国近期政界动荡,软银集团暂停了旗下芯片部门Arm在伦敦上市的谈判。
按照之前的预计,ARM上市的话,其市值预计将达到600亿美元(约4000亿元),孙正义甚至称其为“半导体行业史上最重要的IPO”,也非常有可能成为伦交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科技股IPO。
但如今,暂时成为了泡影,ARM又砸在孙正义手中了。
孙正义是在2016年买下ARM的,当时价格为24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973亿元)。为了拿出这么多钱,孙正义卖掉了阿里巴巴的众多股票,还卖掉了其它许多优质的资产,可以说是砸锅卖铁了。
孙正义觉得买下ARM,将基于ARM,打造一个万物互联的帝国。
当然后面ARM表现是给力,拿下全球99%的手机芯片市场,拿下90%+的移动芯片市场,但ARM本身并不赚钱。
所以当nvidia抛出橄榄树的时候,孙正义就想将ARM卖了,赚一笔钱,因为孙正义是做投资的,不是来运营ARM的。

最后收购黄了,孙正义又想让ARM上市,通过上市来赚一笔,这也是一个投资人在投资了6年后的回报。
现在上市又吹了,当初花了2000亿收购的ARM,还是在孙正义手中,现在ARM每年也就收入100多亿,利润仅10来亿美元,这点回报,与2000亿的收购价格相比,可以忽略。
估计在英国上市不成,孙正义会考虑在美国上市了,因为他真的急需“回笼资金、套现求生”。
微软雅黑;font-size:14px;">原文标题:孙正义日子不好过:去年亏1400亿,现在4000亿的IPO又告吹
-     
                                    浩辰软件IPO过会,国产工业软件迎来上市潮?2022-07-22
-     
                                    天齐锂业:“锂矿之狼”的偿债式IPO2022-07-11
-     
                                    无晶圆厂供应商去年全球IC销售营收占比34.8%2022-07-08
-     
                                    又一锂电企业IPO获受理!2022-06-24
-     
                                    又一磷酸铁锂龙头IPO过会!2022-06-14
-     
                                    威马汽车正式递交港交所IPO申请2022-06-01
-     
                                    孙正义败走中国2022-05-20
-     
                                    上海:5月规上工业企业用电量恢复至去年同期80.5%2022-05-19
-     
                                    苹果宣布停产iPod!2022-05-11
-     
                                    去年大热的小家电,今年熄火了2022-05-10
-     
                                    利润铁王座,谁是电力行业王者2022-05-09
-     
                                    第四范式再闯IPO:亏损扩大,如何破局"AI怪圈"?2022-05-07
-     
                                    历史新高!隆基股份去年净赚超90亿、资产负债降8%!2022-04-27
-     
                                    集创北方拟A股IPO 已进行上市辅导2022-04-25
-     
                                    万得凯IPO槽点四问,过会只是开始2022-04-15

 
                                         
                                         
                                         
                                         
                                         2022-07-22
2022-07-22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