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 >

禾赛科技,何以为继?

时间:2022-11-21 18:16:34 来源:

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资本退潮、量产危机,激光雷达的前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清晰。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的关键感知传感器而存在。除了马斯克坚决不看好激光雷达之外,国内的各大车企、自动驾驶公司,几乎全部都把激光雷达看做通往高阶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有需求,就有市场。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上升,智能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属于激光雷达的春天,很快就来临了。

2021年,小鹏P5上市,打响了激光雷达量产上车的“第一枪”。而后的蔚来ET7、ES7、ET5,理想L9、L8、L7,小鹏G9、改款P7等,都配备了激光雷达。

当然,除了蔚小理之外,极狐、长城、阿维塔、高合、集度等,也都是激光雷达的忠实拥趸。

众人拾柴火焰高,车企们的趋之若鹜,叠加资本的投机下注,促使着激光雷达的蛋糕,越做越大。

而首先吃到红利的,就是激光雷达厂商们。借着市场的“热乎劲儿”,Velodyne、Luminar、Innoviz、Ouster、Aeva、AEye、Cepton、Quanergy 8家激光雷达企业,先后登陆美股。

至于国内的激光雷达企业们,同样不甘人后。

就目前而言,国内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中,掌握话语权的公司基本上包括: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大疆、华为……

而这其中,已获得理想、高合、小米、零跑、爱驰、集度、长安等多家车企合作定点,且激光雷达月出货量达万颗的禾赛科技,绝对有实力称得上是典型的一家中国激光雷达厂商。

只不过,有些可惜的是,禾赛科技错过了2021年的IPO上市。

01

IPO上市,蜜糖还是毒药?

最开始的禾赛科技,并非专业的激光雷达制造商,但也与激光技术有关。

2013年,同样头戴美国常青藤光环的孙恺、李一帆、向少卿三人,机缘巧合地走到了一起,并决定携手打造一家“billion dollar company”,因为是在硅谷最大城市圣何塞成立,故公司被命名为“禾赛科技”。

2014年,禾赛科技回国,以激光气体遥测系统起家,并成功拿到了国内最大的民营燃气集团的订单。但显而易见的是,只做气体检测生意,并不足以撑起一家“billion dollar company”。

恰逢其时,自动驾驶行业开始展露锋芒,禾赛科技将目光转向了另外一个市场——激光雷达。

2016年10月,禾赛科技正式发布了第一款32线激光雷达,初入江湖;2017年4月,禾赛科技推出40线激光雷达Pandar40,对标Velodyne的HDL-64E,打破国外激光雷达厂商的垄断局面。

2018年至今,禾赛科技又相继发布Pandar40P、Pandar64、Pandar128,搭配QT系列的两款近距补盲激光雷达,凭借性价比与可靠性能,禾赛科技收获了国内外各大无人驾驶公司的订单。

转折点在2021年。年初1月,禾赛科技正式在科创板递交IPO招股书,并获得上交所受理。根据招股书显示,禾赛科技拟计划募资20亿元,其中12亿元用于智能制造中心项目,6.5亿元用于激光雷达专属芯片项目,1.5亿元用于激光雷达算法研发项目。

但遗憾的是,禾赛科技的IPO过会程序仅进行了2个月,便宣告终止,而其最大的问题便在于“带病上市”。

禾赛科技的病有三,第一条便是,不能盈利。

招股书显示,禾赛科技2017~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947.4万元、1.33亿元、3.48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为2.5亿元。但尽管有一个不俗的营收,其净利润却常年为负,2017~2019年禾赛科技净利润分别为-2427万元、1611万元、-1.5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亏损金额达到9380万元。

或许是因为研发投入太高,才导致禾赛科技陷入到不能盈利的困局。但除此之外,影响禾赛科技不能上市的,还有另外两个病——

其一是董事长孙恺的“花边新闻”,该事件导致其失去了禾赛科技的董事长身份;其二是公司与Velodyne的专利纠纷,除1.6亿元专利许可补偿费,2020年至2022年,禾赛科技每年还需支付固定金额的专利许可费。

“花边”八卦不多赘述,但禾赛科技与Velodyne的专利官司,却是一大隐患。招股书显示,公司的Pandar40P和Pandar64产品占据了营收的99.8%。也正是这两款产品,令禾赛科技陷入了与Velodyne的侵权之战。

从目前国外的各家激光雷达企业来看,无论是激光雷达鼻祖德国Ibeo的破产,还是不可一世的Velodyne被迫与Ouster合并,叠加上市激光雷达公司股价普跌80%以上的大环境,属于激光雷达行业的动荡,已然到来。

首先瓦解的就是资本泡沫,这一角度来看,似乎禾赛科技主动终止上市,简直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不过现在的问题是,上市激光雷达公司的资金都出现了问题,禾赛科技能挺住吗?钱从哪来?

02

激光雷达的前路,依旧模糊

禾赛科技的基本盘并不差,根据Yole Intelligence数据,截至今年7月,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卖得最好公司就是禾赛科技,占到市场份额的27%左右。而且从营收排名来看,禾赛科技也是总营收排名全球第一的激光雷达公司。

可想而知的是,除了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的竞争优势之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禾赛科技的助力,无疑是巨大的。

毫无疑问,相对于Robotaxi等应用场景而言,广阔的乘用车市场才是激光雷达公司决战的关键。于是,激光雷达公司必须面对三座大山:成本、性能,以及量产能力。

就成本而言,华为此前曾高调宣称,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将至200美元(约1276元人民币),甚至是100美元(约638元人民币)。

但现在的情况是,有业内人士透露道,激光雷达厂商在给到车企定点的量产的项目,一般价格在500~1000美元的一个范围,根据量产的不同,再去协商定出最终的一个价格的范围。

至于华为所说的200美元,激光雷达厂商们想做,但是依旧做不到。世界第一的禾赛科技,也是如此。

那么,如何才能降低激光雷达的单颗成本?要么大范围量产,摊平成本;要么通过产品集成化、芯片化等,借助结构创新,进行成本削减。

具体而言,激光雷达的性能取决于收发模块,可靠性取决于扫描模块,成本也就主要由二者决定。所以,除了相对通用的收发模块技术之外,扫描模块就成为了技术护城河一般的所在。

Flash、OPA的固态扫描,转镜、棱镜、MEMS振镜的半固态扫描等,都是目前可见的主流技术方向。而无论是速腾的M1,还是图达通的猎鹰,亦或是禾赛科技的AT128,都有自己的技术独到之处。

以AT128为例,其在光源上启用新的VCSEL阵列,追求零部件的半导体化,尽量减少运动部件,有利于产品可靠性。而且基于Flah技术,禾赛科技还推出了补盲激光雷达FT120,产品矩阵直接与Robotaxi等场景对齐。

只不过,随之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激光雷达的下一步进化方向是什么?补盲激光雷达能否竞争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性价比较高的传感器?最终的未来,激光雷达一定就是自动驾驶的必需品吗?

不否认,禾赛科技拥有一定的生产制造能力,毕竟能够实现月交付万颗激光雷达的成绩。但始终很难讲通的一个商业逻辑是,车企为什么会弃用摄像头,而选择价格更高的补盲激光雷达?

安全冗余,必不可少;但过分冗余,其实就是割韭菜的一种表现。而就激光雷达而言,马斯克早已大放厥词过,“哪个车企依赖激光雷达就是死路一条”。

如此观点,确实偏颇了些,但激光雷达如果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仍然不能实现成本的压缩,反而沉迷于给行业市场讲故事、画大饼,那么这样的结果,必然不会太好。

换句话说,禾赛科技所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友商之间的竞争,还有车企自身对于激光雷达的认知理解。

自动驾驶之争,由来已久。无论是以特斯拉为首的纯视觉解决方案,还是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融合解决方案,都各有长短。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没有人能够保证,激光雷达就一定是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

正如前期各大车企追捧的高精地图一样,当车企的智驾能力不再被其所限制,那么就一定会进行优化,丢掉“拐杖”,激光雷达不会例外。

到了那时,激光雷达厂商们,又该何去何从?

张之栋

多伟大的作家,

也不过是在书写

自己的片面。

原文标题:禾赛科技,何以为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