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洞察2022: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企业竞争层次、企业竞争力评价等)
最近,媒体公开报道称:三菱电机再次曝出其生产的大楼控制设备没有进行法律规定的相关测试。公司公开承认:这一生产设备从发售到上个月为止,时间跨度长达十年之久。共有3万多台控制设备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电磁干扰测试,却正常贴着符合日本电气用品安全法认证标准的标志销售。
此前,作为百年日本企业的三菱电机,公开承认其生产的变压器存在检验数据造假问题。智家电查阅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变压器数据造假至少可以追溯到1982年,跨度长达40年。今年5月,该公司涉事工厂的两项质量管理认证证书,被国际认证机构暂停。
事实上,这并不是三菱电机第一次发生造假丑闻。
2021年6月,日本媒体曝光三菱电机检验数据造假,在列车空调质检中,使用收集的源数据自动填写产品检查报告。
随后火车制动器中使用的空气压缩机数据也出现问题。据称,三菱电机使用计算机程序生成可追溯到1980年代的铁路设备的伪造数据,并重复旧数据,而不是按照要求在设计更改后对每个部件进行新的测试。
而在2020年,三菱电机还因为向欧盟运送不符合当地标准的汽车无线电接收器而被处罚。然而,当时企业的做法是大事化小,仅处罚了该部门高管一个月薪酬的5%。
在2021年丑闻再次爆发之时,三菱电机董事长和总裁只能以辞职来为此负责。与此同时,该公司还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并引入了一个外部律师。
而这位外部律师又在今年4月给了三菱电机又一次重击。
4月21日,三菱电机承认在1982年至2022年3月从工厂运输的8363台变压器中,有约40%的变压器经过欺诈性测试,或设计不当。这些就是引发这次国际证书被暂停的变电器。
在某些情况下,员工在质检报告中伪造数据称在热测试期间,设备的内部温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但实际上超过了上限。或是,在安全测试时,在不符合国际标准或学界规定的可接受测试条件下,查看设备可以承受电压的范围。
近年来,包括日野汽车、东丽在内的日本多家知名企业接连被曝出造假丑闻,也让日本制造这一号称质量保证的金字招牌蒙上了阴影。
-     
                                    日本政府发布电力供应紧张预警 呼吁民众尽己所能节电2022-06-27
-     
                                    产业丨日本在功率半导体中地位重、焦虑多2022-06-24
-     
                                    台积电扔出“新王炸”,美国和日本急了2022-06-22
-     
                                    75岁日本传奇人物加盟!深圳国资砸50亿成立芯片公司2022-06-22
-     
                                    美国能源告急、日本呼吁节电……多国出现“用电荒”2022-06-09
-     
                                    日本团队使用标准多芯光纤实现1千兆比特/秒传输,距离超51.7公里2022-06-02
-     
                                    突发!日本巨头被曝数据造假40年!2022-05-09
-     
                                    中核集团参加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2022-04-29
-     
                                    电价暴涨!日本能源保供陷两难境地2022-04-28
-     
                                    日本能源保供陷两难境地 加大LNG产能2022-04-28
-     
                                    不止排核污水30年!日本还有更魔鬼的“炸弹”?2022-04-14
-     
                                    核废水入海 绝不是日本的“私事”2022-04-12
-     
                                    核能在日本卷土重来2022-04-11
-     
                                    核能是日本实现能源独立的唯一选择2022-04-11
-     
                                    这家日本公司开发的电池比锂离子电池便宜90%2022-04-10

 
                                         
                                         
                                         
                                         
                                         
                                         2022-06-27
2022-06-27 
  
  
                                         
                                         
                                         
                                         
  新能源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