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门印发《“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1、引发争论点的原因在于:会议提到了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2、市场的争论要点在于:相比之前,此次会议对于双碳目标的要求到底有没有降低?
3、中富金石的观点是:会议对于新能源部分的核心变化在于,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以前能源控制是为了成本,现在是为了“碳”,本次政策制定要减“碳”,而不是减“能”。但是,坚定实现双碳目标的大愿景没有变化。
4、政策倡导市场要正确认识双碳:“不可毕其功于一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防止简单层层分解。继续支持新能源,但也要纠正运动式减碳。
5、政策细节解读:
可再生能源不纳入总量控制:很明显在鼓励所有终端用能领域多使用可再生能源,这也是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可再生能源的价值进一步凸显,新政将有力推动能耗双控红线的地区建设再生能源的建设意愿。
原料用能不纳入总量控制:原料用能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作为化工生产原料,使用能源产品,但不排放温室气体的情形。原料用能不纳入控制,应理解为,煤炭石油产品如果用于化工、工业,不是用来发电供热的也可以不计入考核。
长期看好光伏设备、风电设备、锂电设备等,同时关注传统能源装备转型发展机会。光伏产业链虽然当前价格仍在博弈之中,但可以确定的是,不管价格博弈的过程如何反复与曲折,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毫无疑问将从上游转移到中下游。目前来看,下游率先受益,待下游利润稳定之后,再进一步传导至中游。
6、除了新能源产业之外,政策还利好什么?
从产业政策描述来看,制造业最突出,地产政策底已现,新旧能源发展更具体,科技边际增量最大,农业、国改、生育有亮点。2022年或可重点关注“专精特新”企业。会议强调,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当前我国制造业的约束堵点,主要集中在先进材料、核心部件、专用设备领域,可关注“专精特新”方面的龙头公司。
-     
                                    为什么石油工业必须走向数字化2021-12-21
-     
                                    专家评论:石油价格还能下跌多少?2021-12-21
-     
                                    风光超5GW!河北公布2021年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名单2021-12-21
-     
                                    254座!水利部公布2021年度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名单2021-12-21
-     
                                    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2021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1-12-21
-     
                                    沙特石油大臣表示市场干预无效2021-12-21
-     
                                    特朗普出售一半战略石油储备2021-12-21
-     
                                    2021年下半年海上风电市场展望2021-12-21
-     
                                    又一家整机商发声:风机价格战将驱动产业链洗牌2021-12-21
-     
                                    煤炭资源大国因何遭遇燃“煤”之急?2021-12-21
-     
                                    电力市场放开快速指导手册2021-12-21
-     
                                    华为智能组串式储能 助力海泰新能保障河北首个省级测试实证平台稳定供电2021-12-21
-     
                                    俄罗斯何时会耗尽石油?2021-12-21
-     
                                    国际能源网-风电每日报丨3分钟·纵览风电事!(12月20日)2021-12-21
-     
                                    俄罗斯石油公司能源展望报告:全球石油需求远未达峰,2050年油价可达380美元/桶2021-12-21

 
                                         
                                         
                                         
                                         
                                         
                                         2021-12-21
2021-12-21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