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各省天然气消费量
抓住石灰和盐!龙舌兰酒可能很快会提供不仅仅是美味的冷冻玛格丽塔酒。研究人员发现,用于蒸馏出名的墨西哥烈酒的龙舌兰植物也可以用作生产乙醇的生物燃料。
牛津大学的奥利弗·英德维尔迪说:“龙舌兰具有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可以在边缘或沙漠土地上生长,而不是在耕地上生长,因此不会取代粮食作物。”
世界上生产的大部分乙醇仍来自粮食作物,例如玉米和甘蔗。多年来,投机者一直在争辩说,使用这种农作物作为燃料可以推高食品价格。
然而,龙舌兰可以在干燥的热土地上生长,且产量高且对环境的影响小。提议使用这种植物的研究人员对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的设施进行了建模,该设施将植物的高糖含量转化为乙醇。
该研究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提供了用龙舌兰生产乙醇的能量和温室气体平衡的首次生命周期分析。从龙舌兰转化为乙醇过程中产生的每兆焦耳能量,导致净排放35克二氧化碳,远低于估计的玉米乙醇产量85克/兆焦耳。燃烧汽油可产生约100g / MJ。
牛津大学植物科学家安德鲁·史密斯(Andrew Smith)补充说:“龙舌兰的特性非常适合生物能源生产,同时也揭示了其作为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作物的潜力。“在耕地和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世界中,这些是粮食与燃料争论的关键属性,考虑到生物燃料生产的预期大规模增长,这一点可能会加剧。”
龙舌兰生物燃料试验正在世界各地的沙漠中进行,尤其是在澳大利亚-先进生物燃料研究的领导者。研究人员声称,墨西哥和非洲废弃的龙舌兰种植园可以恢复活力并转化为生物燃料。
通过。约翰·西姆库索夫能源数字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汽油价格上涨,玉米价格下跌可能意味着乙醇卷土重来2022-03-21
-     
                                    乙醇生产商出口纳税人补贴的乙醇吗2022-03-20
-     
                                    为什么甜菜在乙醇生产中比玉米更受欢迎2022-03-20
-     
                                    乙醇的发展前景看好2022-03-20
-     
                                    欧佩克协议可能使石油价格上涨至70美元2022-03-15
-     
                                    进入5000万桶的“沙特石油炸弹”可能使价格更低2022-03-14
-     
                                    乙醇危机的真正根源是什么?2022-03-08
-     
                                    央行行动可能使石油走高2022-03-06
-     
                                    波斯湾冲突可能使油价突破325美元2022-03-06
-     
                                    贸易交易可能使石油价格上涨至75美元2022-03-05
-     
                                    震惊乙醇决定的玉米行业2022-03-05
-     
                                    极端天气可能使全球能源需求创历史新高2022-03-04
-     
                                    贸易谈判失败可能使油价升至30美元2022-03-02
-     
                                    可能使美国石油繁荣脱轨的一件事2022-02-28
-     
                                    依靠阿美石油公司的债券可能使IPO陷入困境2022-02-26

 
                                         
                                         
                                         
                                         
                                         
                                         2022-03-21
2022-03-21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