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聚焦两会 |10位代表委员为氢能发声

时间:2023-03-14 11:51:07 来源:国际能源网/氢能汇

在全国两会即将结束之际,又有10位代表委员就氢能发展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王兰玉

聚焦两会 |10位代表委员为氢能发声

应鼓励氢冶金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王兰玉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国际贸易市场上,钢铁产品是各类‘碳关税’政策的关注热点,希望国家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制定低碳钢铁产品统一的认证体系和标识体系。”

王兰玉谈到,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钢铁下游产业链提出了供应低碳钢铁产品、量化评估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LCA)的新需求。新需求为钢铁企业延伸产业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也意味着对钢企加快低碳产品研发、提供可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等提出新的更高标准。

“我建议要加快建立完善的低碳钢铁产品认证体系,满足产业链下游对产品碳足迹评价、低碳产品认证的要求。”王兰玉说,“同时鼓励钢铁与汽车、建筑、机械等产业链下游重点行业的低碳协作,构建产业链协同降碳机制;钢铁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耦合发力,推动钢企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王兰玉认为,氢能是中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氢代碳”的氢冶金技术研发和应用体系,是中国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向。中国钢铁行业应当加快氢能在传统冶金工艺流程中的应用,在氢冶金技术研发方面加快赶超步伐。

为鼓励氢冶金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保障优质低碳铁素资源供给,王兰玉建议:一是优化产能置换政策,鼓励氢冶金工程的探索性研究实施;二是开展氢冶金技术重大专项研发,设立氢冶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三是完善氢冶金技术的相关标准规范,做好氢冶金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四是开发氢冶金项目科学、系统的降碳量化方法,鼓励氢冶金降碳产品的交易及低息贷款;五是制定支持氢冶金产业发展的金融补贴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史浩飞

聚焦两会 |10位代表委员为氢能发声

建议优化氢能源安全管理措施

史浩飞表示,氢能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保障能源安全、降低污染物排放、带动产业链发展和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氢能产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趋于成熟,应用方面增长迅速,前景向好。但是,目前我国将氢气作为危化品进行管理,氢气在制备、储运与使用等环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这些方面已逐步成为制约氢能产业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

氢气的能源属性及工业属性未进行区分。从化学特性看,氢气属于易燃气体,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始终以危化品进行管理,制氢项目一般要求在化工园区内进行建设运营;与此同时,由于氢气具有燃烧热值高、燃烧后不产生二氧化碳等优点,是一种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其兼具能源属性,氢气的双重属性特别是能源属性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知。

氢气的安全性认知低。氢气作为能源使用时间尚短,与安全相关的标准规范和监管机制仍需完善,社会对氢气的安全认知较低,还未成为社会所广泛接收的能源产品。

氢气作为能源属性的法律法规体系仍需健全。目前,氢气作为危化品进行管制,按照危化品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危害等方面出台了较为完善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标准等;但氢气作为能源使用时,相关的专项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尚未建立。

对此,史浩飞建议:

——加强培育优势科技力量,高质量推动氢气作为能源使用时在制、储、运、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性。

——从国家层面明确监管主体部门,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和标准体系,细化氢能相关设施建设管理审批流程,放宽用地性质限制。

——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区分氢的工业属性和能源属性,在以能源方式利用时,参照天然气管理模式,将氢气纳入能源管理范畴。

全国人大代表、富丽(香港)国际集团董事长蔡培辉

聚焦两会 |10位代表委员为氢能发声

建设西部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高质量“绿氢大走廊”

发展“绿色氢气”是当前国际氢能源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在蔡培辉看来,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拥有大规模的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够直接就地制成绿色氢气,制氢成本较低。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技术、市场、资金和政策的历史沉淀和先行先试的示范经验,通过管道、车载等技术手段将西部地区的氢能转运到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新时代的西气东输,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的绿色氢气全链条。

蔡培辉认为,建设西部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高质量“绿氢大走廊”具有重大的能源转型战略价值,并提出以下建议:

成立国家级“绿氢大走廊”专班。通过碳金融赋能氢能运营和技术创新,出台实施相关财政补助、绿色金融协调政策,推动绿色金融在粤港澳大湾区氢能走廊落地。鼓励与香港、澳门对接,发行国际绿色债,获取低成本国际的资金。鼓励氢能相关企业对接中国人民银行的央行碳减排直接融资工具,将氢能运营相关产业运营场景产生的碳减排量开发成国家认可的自愿碳减排核证量,帮助运用示范企业获取更多的碳资产减排收益。

补链强链延链,高质量发展绿色氢能产业链。优先选择有成功经验、有规模储备和有实力能够覆盖氢能源全产业链的企业作为副链长单位,与政府部门协同开展氢能源走廊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推动技术科研和产业落地工作。由牵头的链长单位共同设立联动绿氢大走廊协会,协同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焦氢能源技术的研发、应用、投资和运营。

依托现有的广东省燃料电池城市群示范推广为基础,以佛山、广州为制造业基地,重点推动技术突破、产业成链、示范推广、设施配套、开放协同和科普教育,着力实施加氢站建设、氢源保障、示范推广、平台搭建、招商引资等行动计划,将氢能源产业培育成为当地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氢能源产业示范城市和集聚高地。

依托湛江市、潮州市沿海风电和石化产业优势,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制氢、热化学制氢等制氢技术和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引进高密度储氢装备制造企业,形成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提前布局制氢、储能、海洋牧场、海洋能、能源工业互联网、综合能源岛和海洋旅游等海上风电延伸新兴产业,积极引进漂浮式海上风机基础平台、漂浮式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及海上制氢综合开发、海上风电能源岛等应用示范项目。

依托惠州石化产业优势,开展石化产业副产氢的经济利用。依托肇庆、韶关等地方矿山、冶炼等产业生态,积极开展绿色矿山治理、鼓励推广油改电、油改氢重载运输卡车。依托香港国际港口优势,谋划加氢基础设施试点建设,支持大型港区打造氢能绿色零碳港口。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新乡市长魏建平

聚焦两会 |10位代表委员为氢能发声

支持组建氢能标准化委员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乡市长魏建平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期待。

魏建平说,河南氢能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新乡市是河南省内最早发展氢能的城市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制氢-储氢-加氢-燃料电池-关键装备及零部件-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

“然而,在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他进一步介绍说,如,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等关键材料、核心技术掌握在一些外企手中,虽然国内企业已经对标开发了相关产品并批量使用,但是在产品性能、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同时,标准瓶颈制约了氢能产业发展。魏建平说,目前国家对储氢环节没有明确标准体系、对加氢站的审批管理不明确;新一代高压储氢瓶技术虽已成熟且在国外推广应用,但由于国内标准缺失,还未在国内应用。此外,缺少整车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以及车辆示范应用目标制定不够合理,如财政部、工信部等五部委批复的郑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车辆推广方案,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与各地市产业及应用场景结合度不高、具体车型分配不够合理的问题,例如在公交领域,通过实践认为最适合纯电动模式,加之前期公共领域电动化改造,城市公交已基本实现电动化,燃料电池公交车在购置成本、使用成本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推广难度较大。虽然城市群完成了年度车辆推广的数量要求,但是与计划车型出现了较大偏差。

针对氢能产业发展,魏建平对此提出了四方面建议:

一是加大科研攻关支持力度。针对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依托高校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构建高效协作创新网络,充分调动相关科研资源和力量,采取“揭榜挂帅”“联合体攻关”“组建产业研究院”“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设立重大科技专项”等形式,集中力量定点突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联合体、单位、个人予以重奖。

二是支持组建氢能标准化委员会。协调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大与河南的对接合作,支持河南建设国家氢能源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和车辆示范应用的技术标准、评价体系和方法。

三是支持河南建设新能源及燃料电池整车项目。支持以宇通集团为代表的河南整车企业面向全国拓展市场,打造国际领先的产业龙头。同时,积极指导、支持河南整合现有整车产能、盘活存量资源,对引进的比亚迪、厦门金龙等整车项目给予窗口期指导。

四是调整年度推广车型和数量。按照“宜电则电、宜氢则氢、氢电互补”的整体原则,允许郑州城市群各城市,在示范应用期间车辆推广总数不降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市场需求,增加氢能冷藏车等便于推广的车型,调整年度推广车型和数量。同时,在制定政策、核算奖补资金时,将冷藏车等新调整车型纳入补贴范围,并及时、足额向各地拨付奖补资金。

全国人大代表、临汾市委书记李云峰

聚焦两会 |10位代表委员为氢能发声

建议将临汾列为绿色运输试点城市

今年“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临汾市委书记李云峰提出,建议国家将临汾列为绿色运输试点城市。

临汾市正在全力推进以“油改电”“油改氢”为主的绿色运输改革,在公共交通方面,将市区522辆公交车、1862辆出租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车型。在公路短途运输方面,依托丰富的煤焦资源和强大的焦炉煤气制氢能力,全力支持省级氢能链主企业——晋南钢铁集团构建“制储运加用”全链条氢能生态体系,大规模氢能重卡短距离运输在临汾已成为现实。

李云峰介绍,下一步临汾市绿色运输改革拟从大宗货物、城市货物配送、公共交通和环卫等三个领域58个项目开展。将依托钢铁企业、焦化企业、煤化工企业的运输场景,在运营强度大、行驶线路固定的工业园区(矿区),开展氢燃料电池重卡短倒运输、中长途运输示范应用,合理布局加氢站点和长管拖车运氢路径;谋划开展城市公交车、物流配送车、环卫车等燃料电池商用车试点;在部分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储能示范,以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应用示范,打造国内氢能产业高地。

李云峰表示,目前临汾氢能制备、储运、应用条件已经成熟,但因氢能汽车价格高等因素影响,绿色运输改革受到制约,总体发展不快。建议国家层面将临汾列为绿色运输试点城市,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临汾推进绿色运输改革工作,为北方同类型城市科学全面治污提供借鉴。

全国人大代表,悦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乃文

聚焦两会 |10位代表委员为氢能发声

共享绿色能源 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绿色转型

盐城作为国际湿地,具有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2022年11月,江苏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在未来,盐城也将积极探索“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发展,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大基地、全国光伏发电示范区、长三角综合能源保供基地。

张乃文介绍,东沙岛位于盐城大丰区和东台市的海域交界处,处于我国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风速7~8m/s以上,年有效风速时数超过5000小时,是江苏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带,具备发展海上风电理想的地质条件,可大大降低风电场地基工程的建设难度和造价。

据估算,该地带海域若每台风机占地面积0.09平方公里,则可装机40000台;若采用世界主流机型1500千瓦级风机,可达到60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1780亿度以上。“相当于三峡年发电量的近2倍。”张乃文建议将东沙岛作为盐城在海上开发综合能源岛的基础。

张乃文在做客央广网时针对这一设想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同时表示,如果建议被采纳江苏悦达集团将积极参与海上综合能源岛投资开发。

“一个是要助力建设长三角海上‘电氢耦合’规模化示范和绿氢基地。”张乃文提出,可以通过建设10吉瓦大规模海上风光电中高压离网制氢系统,来降低多次逆变造成的电力损耗。同时,50公里左右纯氢管网的建设,也可减少建设海底电缆成本,提高能量输送效率。

“另一方面,还可以打造一个长三角区域‘氢碳耦合’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张乃文介绍说,前期可以在临近陆地海岸化工园区建设“氢碳耦合”示范工程,初步建立长三角地区便捷的绿色液态燃料供给体系。后期随着各方面的成本优化,将建设液化氢的制备和配套的海上储运设施,打造长三角地区最大规模的海上可再生能源液化氢供给体系,将绿色能源源源不断地供给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及能耗较大城市,形成绿色能源供应链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

聚焦两会 |10位代表委员为氢能发声

氢能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进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两份,马永生带来两份绿色低碳发展的提案,分别是《将CCUS项目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统筹推进废塑料和生物质资源化利用 加快推动炼化行业绿色转型发展》。

在有关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项目的提案中,建议将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让更多碳减排项目参与碳市场,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逐步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也就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市场,充分激发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降低控排企业碳市场的履约成本。加快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以及技术规范,出台CCUS量化核证国家标准,并参考国际经验,探索制定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等支持政策。

马永生说:能源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中国石化正在拓展产业疆域,推动新能源业务快中提质。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目标指引下,新能源进入大发展时代,也将进入与传统化石能源大融合时代。我们将继续有序推进新能源与主业融合发展,构建多能互补、协同高效的能源体系,积极布局氢能、风能、光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提升非化石能源供给规模。

马永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氢能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进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氢能是公认的重工业、重型交通运输等难脱碳领域实现碳减排的重要解决方案,而且氢具有相对易储存的特性,可以很好适应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下电力系统调峰需求。

中国石化锚定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积极布局氢产业链发展。公司按照“加氢引领、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助力减碳”的思路,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引领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今年2月份,中国石化启动了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投产后制氢能力达3万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3万吨/年。新疆库车2万吨/年绿氢示范工程氢工厂主体已建成,预计今年6月底投产。

马永生说,氢能要推广发展,需要解决制氢、储运、用氢各个环节的难题。其中,经济性是最关键的指标之一。如果加氢比加油还贵,那么氢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推广应用的阻力也会大大增加。所以近几年,整个氢产业链围绕降低成本,从氢的制备开始,不断探索着最佳路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

聚焦两会 |10位代表委员为氢能发声

主动融入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网络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表示,“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系统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能源问题面临更为复杂、更为严峻的挑战。在守牢能源安全底线,保障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前提下,应积极推进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能源国际合作。”

刘中民委员建议:

一是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促进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能源战略研究,加强能源基础研究以及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加强氢能、储能、核能、智慧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外相关优势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通过技术合作与经验借鉴,主动融入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网络,推动我国自主优势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输出。

二是以“一带一路”为依托,深化能源国际合作。积极发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对接的国家和地区在能源各领域的深度合作,开展政策交流与协调、科技创新合作、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等。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发挥“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作用,推动“双碳”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实现全球“碳中和”总目标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探索我国优势能源技术与成套化装备及资金沿“一带一路”国家的输出模式。

三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能源话语体系,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加强与国际能源署(IEA)、二十国集团(G20)、国际能源论坛(IEF)等组织的位合作,提升国际能源话语权。强化中国作为主要创建者的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机制,建立能源命运共同体,积极融入全球能源治理机制改革进程。通过优秀学者加入国际组织,持续培育和推动多边科学计划等方式,参与构建能源领域国际测算方法和标准的制定,提升我国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地位,为我国建设能源强国提供战略和舆论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聚焦两会 |10位代表委员为氢能发声

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李书福提交了《关于加快制定、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办法的提案》及《关于推动轻型多用途货车转型升级的提案》等。

在《关于加快制定、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办法的提案》中,李书福指出,目前商用车行业面临新机遇,市场对于新能源商用车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现阶段商用车技术路径尚未完全明确,不同技术成熟度参差不齐,制约了商用车的低碳转型进程。

因此,在政策、市场同步推进的情况下,加速商用车的低碳转型升级,商用车碳积分的管理办法亟待出台。

“为加速商用车的低碳转型升级,商用车碳积分的管理办法亟待出台。”李书福建议,借鉴乘用车积分机制,同时考虑多能源并驾齐驱的现状,以全生命周期减碳为目的,加快制定、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办法。

“商用车碳积分设计可大胆创新,紧跟时代潮流,‘碳积分’制度设计之初需要全面统筹、通盘考虑,避免‘一刀切’。”在李书福看来,商用车碳积分的设立要考虑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影响,积分政策的管控范围不仅包含汽车的使用,还应延展至燃料/动力电池制造、汽车的生产、回收利用等环节,从而促进全产业链的降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

聚焦两会 |10位代表委员为氢能发声

交通与能源之间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提交了关于交通和能源融合发展的相关提案。他说,交能融合是建设绿色“交通强国”、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践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结合点。大力建设绿色公路、绿色轨道交通、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绿色航道,打造交通能源新基建的创新形态,有利于加快交通运输用能的清洁替代与低碳转型,有力促进新能源高效利用,发展前景广阔。

加快推进交能融合发展,需要尽快编制交能融合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建立高效的融合发展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工程示范与经验推广,助力绿色“交通强国”建设。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