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刘汉元:把控边界、聚势聚焦,才能真正做强做大
在目前研究的新型二次储能系统中,锂—氧电池是理论上比能量最高的电池体系。但其放电产物过氧化锂的绝缘性,阻碍了锂—氧电池的发展进程。日前,南京工业大学陈宇辉教授课题组联合上海大学施思齐教授以及奥地利科学家,发现通过改变锂盐浓度或者溶剂,就可以让绝缘体的电化学速率提高数倍。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催化》上。
与锂离子电池等插层电池主要依靠离子脱出或嵌入来平衡混合导电固体的氧化还原电荷不同,未来电池技术如锂—氧电池、锂—硫电池会产生绝缘物质。锂—氧电池在放电或充电期间将溶解在电解质中的氧气转化为固态绝缘物质过氧化锂。锂—硫电池可将固态绝缘物质硫和硫化锂相互转化。电极与绝缘、不溶性、固体存储材料之间会发生电荷转移,即使在低倍率下也会导致高过电位和不完全转化。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用碘化锂作为氧化还原媒介体的催化剂,在与绝缘物质比如过氧化锂反应时,存在一个突变电位。”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曹德庆介绍,当媒介体电位低于突变电位时,氧化还原媒介体在与绝缘物质反应的动力学较慢,当电位仅高于突变电位少许时,氧化还原媒介体与绝缘物质反应的动力学会突然加快。而通过改变锂盐浓度或者改变溶剂,就可以调节媒介体电位的变化。
“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个现象不仅在碘化锂中存在,在其他媒介体与过氧化锂反应过程中也存在,这个结论还可以延伸到除了锂—氧电池的其他电池体系,比如锂—硫电池。”陈宇辉说,他们发现突变电位存在的原因,其实是与绝缘物质的晶面有关。因为绝缘物质比如过氧化锂等是多晶面的,媒介体的电位应该超过主导晶面所需的最低过电势。
“这一研究成果为锂—氧和锂—硫电池体系选择媒介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未来研究媒介体催化剂提供了一个新的依据。”陈宇辉表示,该研究也会促进锂—氧电池和锂—硫电池的工业化进程,为替代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更多选择,将进一步加快大型储能系统例如新能源电动车等的发展。
-     
                                    燃料电池催化剂的成本可降低650倍2022-03-29
-     
                                    煤制天然气催化剂 首次完全实现国产化2022-03-24
-     
                                    新型燃料电池催化剂提供了非常便宜的铂金替代品2022-03-22
-     
                                    煤制天然气催化剂 首次完全实现国产化2022-03-22
-     
                                    两种最重要的石油催化剂2022-03-05
-     
                                    “俄乌之争”将成为欧洲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催化剂”!2022-02-26
-     
                                    国能广西柳州电厂2022年1、2号炉脱硝催化剂再生项目公开招标2022-02-23
-     
                                    被忽视的催化剂将推动能源需求猛增2022-02-20
-     
                                    共需9套脱硝系统 排放标准30mg/Nm3 中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CR脱硝系统招标2022-02-12
-     
                                    【聚集】聚烯烃国产化进程加速 推动高分子材料催化剂行业竞争加剧2022-02-09
-     
                                    单一最大的牛油催化剂2022-01-28
-     
                                    美国石油出口繁荣的下一个重要催化剂2022-01-24
-     
                                    国家能源集团自主知识产权两项煤化工技术达国际先进!2022-01-20
-     
                                    低成本,耐用的制氢催化剂2022-01-15
-     
                                    煤电开启减碳新赛道 催化剂再生行业迎拐点2022-01-10

 
                                         
                                         
                                         
                                         
                                         
                                         2022-03-29
2022-03-29 
  
  
                                         
                                         
                                         
                                         
  新能源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