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综合开发全面启动之际:那一日 我看到万里山河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巴彦勘探开发分公司瞄准“建成200万吨油田”目标,全面推进钻井生产,高效实施地面工程建设,有力抢抓油井投产,走上200万吨油田建设快车道。自去年12月至目前,66支队伍1700余名员工奋战在施工现场,3个多月共开钻41口井,完钻23口井,投产油井56口,原油日产不断攀升,产量超线运行,钻井进尺创华北油田公司新纪录。
按照集团公司加强矿权流转区块勘探开发的工作部署,华北油田将河套盆地高效建产200万吨作为油田实现“重上千万”的重要举措和战略支撑。公司领导靠前指挥,参战单位合力攻坚,积极构建“新会战”模式,创造了1年勘探突破、2年规模建产、3年连续大发现的“华北速度”。截至2021年,巴彦油田已累计建设产能80万吨。
由于天气寒冷,以往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在内蒙古的大规模生产都处于冬休状态。按照部署,巴彦油田2022年实现百万吨生产能力,要在兴华1井区部署130口井,工作量大、钻井周期长,唯有打破常规,集中人力物力,以“新会战”模式加快钻井步伐,方能完成钻井目标。
巴彦勘探开发分公司成立冬季施工领导小组,制定风险预案,专家领导一线指挥,众参建单位坚持“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一起干”,落实“生产组织五不等”要求,确保了首次大规模越冬钻井平稳进行。吉兰泰油田投入开发两年来,开发形势稳定,为加快油井投产进度,干部员工放弃休假坚守一线,有问题在一线解决、有需求在一线调度、有困难在一线协调,为分公司今年年初油井产量超线运行增添保障。
巴彦油田产能建设被列为中国石油六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巴彦临河联合站、原油转运站又是巴彦产建工作的重点。为实现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四个当年”任务,巴彦勘探开发分公司地面建设项目部按照“超前实施、高效推进”的工作原则,克服风沙大、气温低等影响,实现冬季建设不停工,全力加快地面建设进度。目前,巴彦油田临河联合站建设已经完成“三通一平”施工,力争年底建成投用,打通巴彦油田油气生产大动脉。
-     
                                    甘肃庆阳建成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2022-03-08
-     
                                    随着页岩泥浆恶化,油田服务面临危机2022-03-07
-     
                                    巨型北海油田将产量提高到每天35万桶2022-03-07
-     
                                    油田服务正在尽力2022-03-03
-     
                                    原油价格下跌,油田服务感到痛苦2022-03-03
-     
                                    这个巨大的油田刚刚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生产记录2022-03-03
-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重要人事变动2022-03-01
-     
                                    到2025年,油田服务可能仍无法完全恢复2022-02-28
-     
                                    斯伦贝谢不会接受新的全油田管理项目2022-02-28
-     
                                    二叠纪冠冕为世界顶级油田2022-02-25
-     
                                    全数字化油田即将来临2022-02-24
-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部分关闭2022-02-23
-     
                                    为什么利比亚最大的油田仍然关闭2022-02-22
-     
                                    雪佛龙在超级油田上大放异彩2022-02-19
-     
                                    利比亚宣布最大油田不可抗力2022-02-19

 
                                         
                                         
                                         
                                         
                                         
                                         2022-03-08
2022-03-08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