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逆袭加拿大坎杜,华龙一号80亿美元出口阿根廷
即使布伦特原油价格周一达到每桶75美元,壳牌公司仍坚持纪律性支出,并希望深水项目在每桶40美元或更低时达到收支平衡-这表明大石油公司承诺不重复过去的错误,因为在复杂石油方面的大量支出石油价格超过每桶100美元的情况。
壳牌项目与技术总监哈里·布雷克尔曼斯(Harry Brekelmans)在周一在休斯敦举行的离岸技术大会(OTC)间隙接受采访时告诉彭博社,深水项目现在需要达到40美元或更低的收支平衡。
布雷克曼斯说,目标盈亏平衡点几乎是一些在2014年油价大跌之前投产的项目的深水成本的一半。
“您必须考虑35-40的范围,”布雷克尔曼斯告诉彭博社。该经理指出:“我们希望对此进行严格的规管,因为它可以使您放心,今后,您的投资组合具有弹性。”
上周,壳牌宣布了对美国墨西哥湾(Vito)深水开发的最终投资决定,前瞻性盈亏平衡价格估计低于每桶35美元。壳牌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是该开发项目的合作伙伴,壳牌公司作为运营商,拥有63.11%的所有权。壳牌表示,它没有重新设计项目的初始成本,而是重新设计了该项目,通过简化设计并与供应链供应商合作,将成本降低了70%。
Brekelmans告诉彭博社,在全球深水开发中,降低项目成本是可以实现且可持续的,因为四分之三的成本削减是“结构性的”。
布雷克曼斯在周一的场外交易中发表讲话说:可以公平地说,该行业正在从大型定制项目转向着眼于细节的未来。更加谨慎地确定项目范围和执行的未来。由Tsvetana Paraskova为Oilprice.com设计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特朗普将退回深水地平线法规2022-02-03
-     
                                    深水石油的回报2022-01-28
-     
                                    石油巨头反弹,收支平衡点达到每桶50美元2022-01-25
-     
                                    中海油国际2021年经营业绩创近年新高2022-01-20
-     
                                    沙特vs页岩:盈亏平衡神话2022-01-06
-     
                                    技术突破可能节省深水石油2021-12-26
-     
                                    墨西哥湾盈亏平衡点跌破每桶50美元2021-12-26
-     
                                    深水将很快挑战页岩2021-12-24
-     
                                    深水海纳拟出资在衡水、沧州设立项目公司2021-12-21
-     
                                    为什么石油行业盈亏平衡价格暴跌2021-12-17
-     
                                    随着盈亏平衡价格趋同,油价崩盘临近2021-12-17
-     
                                    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例300米级深水导管架完成主结构合拢2021-12-08
-     
                                    昆士兰大学的特斯拉电池自负盈亏2021-12-06
-     
                                    深水钻井即将卷土重来吗?2021-11-24
-     
                                    石油高管对深水钻井的兴趣不大2021-11-07

 
                                         
                                         
                                         
                                         
                                         
                                         2022-02-03
2022-02-03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