凼仔至澳门半岛天然气过海管道定向穿越成功
3月26日凌晨,凼仔至澳门半岛天然气过海管道定向穿越成功。该工程由南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长城燃气、澳门新能源合作成立的澳门城市燃气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被列为澳门特区政府2022年度施政报告重点项目,将从根本上解决澳门天然气应用的关键难点问题,为年中凼仔与半岛天然气主干管道全线贯通、实现半岛多气源保障打下坚实基础。

自2018年澳门路凼区域主干管网建成后,南光集团积极推进凼仔与澳门半岛之间天然气管道的联接贯通。在澳门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确定了海底穿越路由方案。经充分考虑澳门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等情况,反复科学论证比较,最终选择非开挖定向钻穿越技术。该技术在南光航煤管线过海工程和横琴至澳门大学、拱北至青洲等珠澳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工程上已经成功应用。

过海管道入、出土点分别位于澳门半岛西湾湖南侧和凼仔海滨休憩区,全长约2公里,最深穿越处达海平面以下58米,是至今澳门最长、难度最大的定向钻穿越工程。施工过程中,为避免噪音扰民,特别定制噪音小的电动钻机代替柴油钻机,给每台设备都配置防音罩,在施工区域设置加高加厚的隔音板,施工过程中实时开展噪音监测控制;为减少对周围居民日常生活和交通的影响,精细设置出土点管线路由,与其他工程合并施工提前预埋套管,减少重复开挖;为减少占用绿地和树木迁移,科学优化管线回拖方案,管道分九段现场连接,最大限度减少施工用地面积。
根据项目进度安排,南光将抓紧组织后续辅助工程建设,实现年中由凼仔向澳门半岛输送天然气。届时,澳门天然气主管道全线贯通,珠澳天然气管网全面对接,将有效保障澳门天然气的长期、安全、稳定供应。
该工程是澳门特区政府实施天然气专营业务整合后的首个重大项目,南光集团对工程建设高度重视,多次进行研究部署和论证,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争取让广大市民早日用上低碳、安全、经济、稳定的天然气,积极助力澳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成本节约。
-     
                                    为摆脱对俄气依赖 美欧达成重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2022-03-28
-     
                                    我国主干天然气管道公平开放再上新台阶2022-03-28
-     
                                    俄天然气“卢布结算令”凸显能源博弈三大看点2022-03-28
-     
                                    能源版“马歇尔计划”?欧美加深液化天然气合作2022-03-28
-     
                                    拜登的2万亿美元能源计划可能压垮天然气2022-03-28
-     
                                    是否有石油和天然气的现实替代品2022-03-27
-     
                                    小型液化天然气工厂可以解决瓦斯燃烧问题吗?2022-03-26
-     
                                    这是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下一个主要市场吗?2022-03-26
-     
                                    爱尔兰考虑全面禁止海上石油和天然气钻井2022-03-26
-     
                                    为什么天然气价格刚刚爆炸2022-03-26
-     
                                    2020年仍值得购买的石油和天然气股票2022-03-26
-     
                                    欧委会就建立天然气强制储存目标发布拟议法规2022-03-25
-     
                                    可再生能源将如何从美国天然气出口中受益2022-03-24
-     
                                    俄乌冲突下的欧洲天然气困局2022-03-24
-     
                                    到2016年风电将与天然气竞争2022-03-24

 
                                         
                                         
                                         
                                         
                                         2022-03-28
2022-03-28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