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DM-i,吉利的雷神,长安的蓝鲸,自主品牌混动车型将呈井喷式“爆发”!

在UTA的实验室中进行电池测试设置。
由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TA)领导的科学家声称已经解决了锂离子电池研究人员的一个长期谜团,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电极材料已显示出比物理上应有的更高的存储容量。
通过与中国青岛大学和山东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合作,该小组得以证明了几种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化合物,它们的储藏能力是当今的三倍。并解释一种现象,使这些材料的容量超出其理论极限。
UTA副教授于桂华说:“近二十年来,这些材料使研究界感到困惑”,它们的容量超出了理论极限,异常高。“这项工作展示了第一个实验证据,表明额外的电荷通过空间电荷存储机制物理存储在这些材料中。”
该机制在《自然材料》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过渡金属锂离子电池的额外存储容量由原位磁力测定揭示》中进行了描述。该小组证明,由于在电池放电期间形成了金属纳米颗粒,因此在金属氧化物的表面存储了更多的能量。这些纳米粒子显示出强大的表面电容和存储大量电子的能力。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美国初创公司通过金属氢技术撼动电池市场2022-01-21
-     
                                    观点回顾 | 对剩余污泥不必“谈烧色变”2022-01-18
-     
                                    低温电池的锂金属促成剂2022-01-17
-     
                                    基于钛氧化物纳米流体的光伏面板冷却技术2022-01-16
-     
                                    铜金属化工艺在德国开始试生产2022-01-14
-     
                                    电动车并没有助长稀有金属的繁荣……2022-01-03
-     
                                    贺利氏的新型金属化浆料2021-12-27
-     
                                    太阳能电池金属化的新设备2021-12-26
-     
                                    金属硫电池可充放电1万次:5-10年内有望成为储能新方式2021-12-17
-     
                                    阿德莱德大学开发硫电池技术 至少可充放电10000次2021-12-17
-     
                                    沙特减产背后的石油之谜2021-12-04
-     
                                    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征求意见稿)》2021-11-24
-     
                                    不可燃的锂金属电池2021-11-19
-     
                                    学术前沿 | 工业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现状与展望2021-11-19
-     
                                    芽孢杆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2021-11-11

 
                                         
                                         
                                         
                                         
                                         
                                         2022-01-21
2022-01-21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