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央企成绩单:中国华电,国家能源,大唐集团
壳牌周四概述了未来几十年能源转型的战略,称壳牌将继续出售社会所需的石油和天然气,同时“在商业意义上”将其投资组合调整为低碳能源。
在今天发布的《能源转型报告》中,这位超级专家表示,其油气资产搁浅的风险很小,预计到2030年其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约80%将被开采,此后仅20%那时。
石油和天然气巨头表示:“我们认为,壳牌拥有闲置资产或储备的风险很低,而从中期来看,壳牌无法进行经济生产。”
壳牌公司就世界在能源过渡道路上可能走的道路提出了三种方案。山,海洋和天空这三种方案假设了政府在实现低碳未来方面的各种支持和协作。壳牌公司说,高山和海洋的情景达不到《巴黎协定》的温度目标,而最新的情景“天空”则建立在较早的工作基础上,并假设社会采取了行动以实现巴黎的目标。
天空是最快速过渡的情景,“对于世界实现《巴黎协定》的温度目标而言,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但在技术上可能且在经济上可行的途径。”
在天空情景中,壳牌预计到2020年至2025年间,石油需求每年将增长1%。壳牌公司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石油需求“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顶峰,然后每年下降约1%,直到2040年左右。”
“在所有三种情况下,对新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进行投资对于满足持续的需求至关重要。那是因为在任何可信的情况下,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萎缩要比现有油气田产量自然下降的速度要慢。”
在短期内,从2018年到2020年,壳牌计划每年进行25-30亿美元的资本投资,“可以选择低于该范围的下限,但可以公开承诺不超过该范围的上限。”
在这些年度投资中,用于深水的投资最高,每年为5-6亿美元,其次是石油产品,常规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综合天然气,每一项每年的投资为4-50亿美元。壳牌将在2020年之前每年在页岩上投资23亿美元,因为壳牌还在寻找投资回收期较短的项目,例如在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的页岩投资。到2020年为止,壳牌新能源部门的投资总额为12亿美元。
超级专家报告发布一周前,荷兰地球之友誓言如果壳牌不按照其公司战略与全球气候目标保持一致的要求采取行动,将壳牌告上法庭。
-     
                                    石油价格因混合数据而分歧2022-02-05
-     
                                    墨西哥的石油行业将陷入困境2022-02-05
-     
                                    安哥拉面临石油行业危机2022-02-05
-     
                                    印度是国家石油公司的最佳选择2022-02-05
-     
                                    石油大国加快委内瑞拉的衰落2022-02-05
-     
                                    壳牌朝着能源多元化迈出重要一步2022-02-05
-     
                                    亚洲将失去每秒300万桶的石油产量2022-02-05
-     
                                    哪个石油专业拥有最佳投资策略?2022-02-05
-     
                                    俄罗斯将看到石油收入增长五倍2022-02-05
-     
                                    印度可以打破对石油的依赖吗?2022-02-05
-     
                                    全球负债最多的石油公司进行重大对冲2022-02-05
-     
                                    得克萨斯州的石油生产往哪里去?2022-02-05
-     
                                    石油的“合理”价格是多少?2022-02-05
-     
                                    墨西哥湾能否打破石油生产纪录?2022-02-05
-     
                                    地缘政治风险趋于平静,石油价格稳定2022-02-05

 
                                         
                                         
                                         
                                         
                                         
                                         2022-02-05
2022-02-05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