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B.P.打算使用海水淡化厂来减少海水中的盐分含量,以便可以更有效地从包含海水的岩石储层表面冲洗油。如果该工艺可以使石油采收量再增加4%(目前的平均水平为35%),则意味着整个行业的产量将大幅增加。应用于北海的克莱尔岭油田,据认为,在油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未经处理的海水可能会回收6.4亿桶原油,但除此之外,还有4,200万桶,可以使用低盐水使用。海水淡化厂的成本为1.2亿美元,这将使每桶石油的成本增加3美元。
原油包含多种分子,其中许多分子是带电荷的或极性的。在B.P.位于英格兰南部泰晤士河上Sunbury的研究实验室发现,油分子与砂岩粘土颗粒表面上存在的双电荷阳离子(例如Ca2 +和Mg2 +)形成化学桥。在海水中的正常盐浓度(3,500 ppm)下,油分子被压缩到靠近矿物表面的位置,从而防止了取代Ca2 +和Mg2 +阳离子所必需的游离阳离子的进入,从而使油从表面上释放出来。随着盐浓度的降低,通过称为“双电层的膨胀”的作用,油分子与表面之间的水薄膜厚度增加,并允许海水中的游离阳离子进入。这会从岩石表面释放出油分子。
相关文章:石油繁荣只会持续十年-那又如何呢?
为了使该方法起作用,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水的总盐度必须足够低,以放松双电层的压缩,并且(2)阳离子阳离子浓度必须低于储层水的阳离子浓度。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可以释放通过该机理结合到储层表面的大部分油。B.P.使用注水法回收了60%的石油,据预测,低盐(LoSalreg)方法可能会使公司的储量增加7亿桶。值得一提的是,该数量仅足以满足世界大约8天的石油需求。
通过。克里斯·罗兹教授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BP零排放目标的可行性如何?2022-03-18
-     
                                    EX-BP首席执行官:低油价将继续存在2022-03-16
-     
                                    BP因“误导性”广告而遭到抨击2022-03-13
-     
                                    BP退出阿拉斯加,页岩气翻番2022-03-06
-     
                                    BP非常不寻常的天然气投资2022-03-02
-     
                                    BP仍看好石油需求增长2022-02-22
-     
                                    BP超越预期,公布五年来最高利润2022-02-21
-     
                                    BP的每桶石油价格为$ 50舒适2022-02-20
-     
                                    BP主管:沙特阿拉伯正在减产2022-02-16
-     
                                    BP与Tesla合作开展储能项目2022-02-03
-     
                                    BP十年来最成功的一年2022-02-02
-     
                                    BP提振油价上涨2022-01-29
-     
                                    BP在阿拉斯加的危险往绩记录2022-01-27
-     
                                    BP将北海生产成本削减了一半2022-01-26
-     
                                    BP开始在阿曼生产致密气2022-01-24

 
                                         
                                         
                                         
                                         
                                         
                                         2022-03-18
2022-03-18 
  
  
                                         
                                         
                                         
                                         
 
 新能源
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