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高鸿智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最新“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壳牌已与巴西乙醇公司Cosan合并,成立了一家规模达120亿美元的合资企业,名为Raizen,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生物燃料交易之一。
该合资企业的计划于去年三月宣布,当时被告知投资者预计年收入为210亿美元。
新公司的目标是每年生产和销售超过20亿升源自巴西甘蔗的乙醇,以及200亿升常规燃料。该公司最初仅在巴西运营,它将成为第三大燃料公司,但后来计划出口乙醇。
壳牌公司称,到2030年,生物燃料预计将占巴西运输燃料组合的40%左右。该公司预计,在全球范围内,到2030年,生物燃料将占道路运输燃料需求的9%,是今天的三倍。
据说Raizen使用的乙醇生产工艺比其他主要方法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料的效率要高得多。根据巴西甘蔗行业协会的数据,巴西甘蔗每公顷可产生7,000升乙醇,而美国的玉米为每公顷3,800升,欧洲的小麦为每公顷2,500升。
除了以前由Cosan拥有的乙醇生产设施外,Raizen还将拥有壳牌在两家第二代生物燃料公司中的权益-加拿大的纤维素乙醇公司Iogen的50%和加利福尼亚的酶公司Codexis的16%。
通过。格雷厄姆·库珀
资源:环境金融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丁醇突破–有一天这种生物燃料能代替汽油吗?2022-03-27
-     
                                    维珍航空将使用工业废气产生的新型喷气燃料2022-03-27
-     
                                    生物燃料有望改变全球经济2022-03-27
-     
                                    生物燃料新闻:研究从藻类转移到海藻2022-03-27
-     
                                    美国对替代生物燃料来源的兴趣日益增加2022-03-27
-     
                                    有没有化石燃料的钢铁有可能制造吗?2022-03-26
-     
                                    巴西石油巨头将提高深水油田的产量2022-03-25
-     
                                    巴西押注风电发展2022-03-25
-     
                                    航空生物燃料的未来2022-03-25
-     
                                    NASA设计的漂浮式生物反应器,用于生长生物燃料2022-03-25
-     
                                    巴西有望从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授权中受益2022-03-25
-     
                                    成功种植海藻可能是生物燃料的最大希望2022-03-25
-     
                                    为什么藻类生物燃料可能永远无法把握未来的关键2022-03-24
-     
                                    将果树转化为生物燃料2022-03-24
-     
                                    利用石油收入研究替代燃料2022-03-24

 
                                         
                                         
                                         
                                         
                                         
                                         2022-03-27
2022-03-27 
  
  
                                         
                                         
                                         
                                         
 
 新能源
新能源


